甜食不過是「興奮劑」,絕對要停止濫用

經常有人會說「提不起勁的時候,只要吃了甜食精神就會變好」。在精神萎靡時吃了甜食就感覺恢復精力,這並非是無稽之談。

提不起勁、或是處於輕微憂鬱狀態時,增加腦內的血清素是有效的作法。為此,最迅速的方法就是攝取糖類。攝取甜食,或是米飯、麵包等糖類時,血糖值就會上升。為了降低升高的血糖值,胰島素就會出動,對增加血清素助上一臂之力。因此,胰島素的主要功能除了降低血糖值外,也能製造身體的蛋白質。由於蛋白質的原料是胺基酸,所以胰島素在製造蛋白質的過程中,會消耗掉各種的胺基酸。

從結果上來說,因為別的胺基酸減少,就提高了色胺酸的比例,因此,即使不吃肉等動物性蛋白質,靠著吃甜食(糖類)的方式,也能提高色胺酸的比例,讓腦內的血清素增加。

這就是吃甜食可以提振精神、改善憂鬱症狀的機制之一。不過,仔細思考就會發現,在這個機制裡色胺酸的量並沒有增加。自始至終,都只是因為消耗掉了別的胺基酸,而讓色胺酸的比例提高,變為一個相對增加的狀態。

所以說起來,甜食不過是興奮劑而已。就算能夠應付一時之需,在恢復精力、改善憂鬱症狀上卻無法達到持續的效果,這是極為重要的一點。所以,如果輕易地依賴 「甜食=幹勁」這樣的經驗,後果可就不堪設想。

稍後也會說明,糖類攝取過量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其嚴重的程度已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因此,絕對要停止「濫用」興奮劑。

血清素等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可從根本上改善憂鬱症狀,但若無法有效地將其原料即蛋白質送入腦內的話,就無法增加這些神經傳導物質。所以,首要前提就是要充分攝取蛋白質,而且是動物性蛋白質。

不過,光這樣還不夠,還必須思考要搭配什麼一起吃,並更進一步提高吸收的效率才行。只是拚命嚼肉、大口吃飯是不行的,關鍵在於糖類的攝取方式。

攝取糖類的原則在於「少量」。感覺上來說,請以「欸!就只有這麼一點嗎!?」為標準來攝取。如果降低糖類的量,血糖值就會緩緩地上升。身體所分泌胰島素的量也就會適量,就不會發生胺基酸過度消耗的現象,這能讓吃肉所攝取蛋白質的胺基酸比例變得更佳。

換句話說,這讓色胺酸能夠更有效率地從血腦障壁進入腦內,並轉變為血清素。


(摘自:《憂鬱,是食物造成的!?》作者:溝口 徹,由臉譜出版社發行)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