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寶島事件後林彪下令修建的地下核指揮部(組圖)(組圖)

珍寶島事件後,出於對蘇聯的恐懼,林彪下令在中部省份修建一個地下抗核指揮中心,黃永勝將這個地下抗核指揮中心選擇到了他的家鄉——湖北咸寧。該地下抗核指揮中心的修建工程於1969年1月31日批准實施,因此修建地下抗核指揮中心的工程又稱「131工程」。


由林彪下令修建的地下抗核指揮中心的131工程就是一個地下防空洞。進入洞口不遠,是一個巨大的鐵盤,並且能夠轉動。原來,這是領導人的車開進後,專門掉頭用的。


這是地下室的發電設備


長長的地洞兩邊很多這樣的側門,大多還沒有開放。


這是毛澤東浴室的浴缸,它是為毛澤東量身定做的,長一點八米,是用一整塊大理石雕成的。這樣的浴缸還有一個,在江青的浴室。林彪與黃永勝的浴缸,都是燒成的。


毛澤東浴室的一面鏡子,看似普通,其實是水晶製成的,不沾霧氣。


作戰室裡的地圖


毛澤東工作室的沙發


內部裝飾。圖案大多如此。地下架空層高達一米,兩邊與頂部也是空的,地下室內一點潮氣都沒有。


地面建築。這些木料都是東北紅松。


地面建築

中國編者附維基百科文章:

珍寶島事件

背景

根據1860年清朝政府和沙俄簽署的《中俄北京條約》,中俄以烏蘇里江為界。由於該島位於界河之上,歸屬在整個二十世紀沒有定論,中國和俄國(蘇聯)都曾聲稱擁有該島主權。(中方認為,據《中俄北京條約》,中俄邊境在烏蘇里江主航道上,而珍寶島明顯在主航道以南故歸屬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八月風暴行動之後,從1947年開始蘇聯紅軍在此巡邏。

從1960年代初開始,中蘇展開意識形態論戰。1964年中蘇邊境談判中,蘇方準備將珍寶島歸還給中方,但由於中蘇關係日趨惡化而談判中止。

從1967年到1969年初雙方在邊界上的若干地方,比如烏蘇里江上的七里沁島和珍寶島,不斷發生巡邏隊衝突,從對罵到推搡、棍棒武鬥等。從1968年開始中方準備在中蘇東部邊界進行武裝行動。1969年在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批准之後,瀋陽軍區司令員陳錫聯部署3月在珍寶島進行「珍寶島反擊戰」,為在4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定基調。

1969年3月2日蘇軍發現中方有人上島,便派出邊防巡邏隊上島驅逐對方,被中方伏擊,打死打傷數十人。3月15日和17日,中蘇雙方的邊防部隊在此再次發生武裝衝突。蘇軍動用了坦克、裝甲車、飛機和當時的「秘密武器」「冰雹」火箭炮。解放軍使用了反坦克炮、無後座力炮、40火箭筒等輕武器和岸上的縱深炮火。雙方都聲稱是對方蓄意挑釁,先開火,中方打退了對方的進攻,戰鬥之後中方控制全島。這次戰鬥中方稱為「珍寶島保衛戰」,被外界稱為「珍寶島事件」。

本文留言

作者一點五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