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歷史上真實的「桃花源」在何處?(圖)

 2010-04-04 22:1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吳山明 桃花源圖 

詩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一文中,講到了一個不為人知的桃花源,描繪了一個與世隔絕的人間仙境。在那裡,「土地平曠,屋舍儼然」,一切井然有序,「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一派其樂融融。人們過著自給自足的平靜生活,遠離戰場和塵囂讓人心馳神往。

《桃花源記》表達了作者一種美好的生活願望,至於作者是否真的到過這樣一個地方,還是僅僅出於一種想像,我們無從得知。不過,陶淵明先生筆下的這個世外桃源,確實在歷史中真實的存在過,而且就存在於作者生活的那個戰亂頻仍的年代。

仇池國,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一個很小的割據政權,即便是在那個動盪不堪的多事之秋,它也沒能留下什麼驚天動地的傳奇,往往被歷史所忽略。

仇池,在今甘肅、四川、陝西三省的交匯處,因「地方百頃,因以百頃為號」(《晉書》),所以此地又被稱作「百頃」,是個地域狹小的彈丸之地。

五胡十六國時期,在路衛兵看來主戰場不外乎四個:一是群雄逐鹿的中原、二是西部要塞涼州地區、三是山西河北一線的邊緣;四是巴蜀與荊楚之間(主要是東晉和成漢之間)。仇池國地處邊緣又居山險,遠離主戰場使它幸運的躲避了戰火洗禮,換來了幾十年的寧靜,成為亂世中的一方淨土,從而也演繹了一段人間佳話。

相較幾乎無月不戰的中原、五涼爭霸的要塞,這裡鮮少有兵戈鐵馬之聲,人民可以正常的生產生活,是亂世中難得的避世之所。這裡的地域特點也很像傳說中的桃花源, 【四面斗絕,高平地方二十餘裡,羊腸蟠道,三十六回。山上豐水泉,煮土成鹽】。

山險偏僻讓它顯得尤為寧靜;「山上豐水泉」,又有了賴以生存的環境基礎,而「煮土成鹽」,則又充分表現出那裡生活上自給。

不管古代還是現代,鹽都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各朝各代都設有鹽官負責鹽的供應運輸。而這裡的人們「煮土成鹽」,解決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生活需求,這就讓他們有了自足的條件,並不需要與外世貿易。

寧靜只是相對而言,在那個戰亂的年代,絕對的平靜幾乎是不可能的。應該說,仇池國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平淡中度過的,這本身也是一個奇蹟。

仇池國的建立者是氐族楊氏,建國歷程也是幾經風霜,其間還一度被滅,之後又得以復國,所以仇池國又分成前仇池和後仇池兩段。氐族楊氏世居隴右的略陽清水(陝西省西南部)一地,自秦漢以來,「世為豪族」(《晉書》),屬於氐族中的貴族。

到了東漢末年,部族首領楊駒帶領部眾「始徙仇池」(《晉書》),後來楊駒的兒子楊千萬被曹魏封為「百頃氐王」,算是穩定下來。到了楊千萬的孫子楊飛龍一代時,部族逐漸強盛,西晉武帝便任命他為征西將軍,「還居略陽」(《晉書》)離開了仇池。

楊氏再次回到仇池,是楊飛龍的養子楊戊搜為部帥的時候。適逢晉末喪亂,楊戊搜為躲避齊萬年的禍亂,便「率部落四千家,還保百頃」,重新回到仇池故地,並自稱「輔國將軍、右賢王」,一時間,「關中人士奔流者多依之」(《晉書》),流民的大量依附,使其逐漸發展成為西部的一股勢力。

楊戊搜之子楊難敵襲位後,前趙皇帝劉耀來伐,楊難敵投奔成漢,劉曜退兵後楊難敵「復還仇池」(《晉書》),三入仇池一地。

咸康三年也就是公元337年,楊難敵的族侄楊初,殺掉楊難敵的兒子楊毅,「並有其眾,自立為仇池公」(《晉書》),之後向後趙石虎稱臣又遣使稱蕃於東晉。自此,開始了仇池一地將近40年的平靜生活。

咸安元年,亦即公元371年,前秦苻堅攻下仇池,並「徙其民於關中,空百頃之地」(《晉書》)。將仇池一地的氐族部眾全部遷往關中,仇池成為無人之地。肥水之戰後前秦一蹶不振,楊氏此時的部族首領楊定「乃將家奔隴右」,而後「置倉儲於百頃」,回居隴右重建仇池,並「招合夷、晉,得千餘家」(以上均見《晉書》)。

楊氏四入仇池,也恢復了此地往日的繁榮熱鬧。楊定自稱龍驤將軍、平羌校尉、仇池公,仇池國開始進入後仇池時代。一直到南北朝時,南朝宋文帝劉義隆派兵平定仇池止,仇池沒再發生大的變故。

仇池政權雖然名義上遙奉晉室,也曾一度稱蕃於後趙、前秦,看似君臣關係,其實並不承擔什麼義務,只因它國小兵弱,不得不採取求全之策。仇池自有一套行政系統,「置百官」(《魏書》),自主任命官員,有軍隊,有疆域,總瓢把子也是皇帝一樣的禮儀和待遇,儼然是一個獨立的割據政權。

作為一個毫不起眼的小國,仇池不但創造了「世外桃源」般的人間仙境,而且它在五胡時期建立的諸多割據政權之中,是存活時間最長的一個,不能不說是個奇蹟!

 

来源:《歷史上最可疑的365件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