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老虎被曝光 環保法律的尷尬

中國環境污染問題再度引起關注。中國有關當局說,7043家廢水廢氣國控企業中,有近四成的企業有超標情況。有中國環保人士說,這次國家公布的污染企業,有不少都是大企業。

*往年捉污染老鼠 今年爆排污老虎*

中國環保部近日通報了2009年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及污水處理廠主要污染物全年排放超標情況。該部的環境監測司說,在被監測的7043家廢水廢氣國控企業中,有近四成的企業有超標情況。在被點名的超標國企中,廢水超標的多在黑龍江、廣西和湖南,廢氣超標的多在湖南、湖北和山西。

被監控的1587家國控城鎮污水處理廠中,只有53%的處理廠全年達標,超排企業集中在新疆、江蘇、內蒙古等省。在超表企業匯總表格中,北京、上海、天津、福建、廣東、西藏和青海的位置都是橫線。

設在北京的非政府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接受中國記者採訪時說,這次是環保部門首次披露國企環境違法名單,都是老虎,以往公布的大都是小企業,都是老鼠。

*污染源於開發 應重視整體環評*

被公布的企業很多都在中西部地區,這裡的水資源豐富,但終究會流往下游人口集中的沿海地區。而水污染的來源很多是人為的,比如在河流附近興建化工能源等生產企業。民間環保人士汪永晨告訴美國之音,在開發西部的時候,必須重視整體的環境評估。

她說,「我覺得現在西部建了大量高耗能的企業,現在最重要的是要加強對西部的認識。對西部生態的脆弱的認識,還是應該有序開發,應該有流域規劃。」

她認識在沒有流域規劃的時候,局部的開發對整個江河的負面影響很大。而近日的西部嚴重的旱災也顯示這一地區環境比較脆弱,同時「世界第三極」青藏高原出現冰川退縮、河流乾涸也影響到旱災,需要國內外關注和研究。

*要投資不要環境 應給民眾話語權 *

北京的時事評論員田奇莊認為,中國水污染是普遍現象。

他說,「這種生態災難,對老百姓的生活,以至後續的發展,都留下很大隱患,沒有飲用水,喝長期污染的水,沒有人能當兵。問題是發展經濟往往選擇容易上的,越窮越不考慮環境因素。只要投資帶來稅收,地方官員就歡迎,對環境治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他認為,給生活在當地的民眾發言權,對自己要長期生存的生態環境有表決權,不再被邊緣化,也是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一部分。

中國國務院在2003年通過《清潔生產促進法》和《環境影響評價法》,可是多年過去,仍有四成的國企是污染大老虎,也顯示出有關法律在具體執行、落實鼓勵政策和追究法律責任方面的尷尬境地。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