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期刊《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一月二十六日在網站上發表史國力(Adam Segal)的評論文章〈中國的網路時代〉(The Chinese Internet Century)。作者表示,谷歌考慮退出中國的聲明引起美國及全世界對網路自由的關注。儘管美國有意促進網路自由,但作為中共統治工具的中國網路,無可避免地與開放的全球網路分道揚鑣,自成一個壓制言論自由的網路禁城。
美國高鳴遠志 中共鴨子聽雷
谷歌公司聲明考慮撤出中國市場之後,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於一月份針對網路自由發表談話。她揭示了兩個互相較勁的網路面貌──一個開放的全球網路空間,以及一個受高度控制、經常被用以壓制言論自由的網路禁城。目前看來,中國的網路正快速朝向後者發展,方此之時,我們不禁要問:如果網路世界就此一分為二,未來到底會是什麼樣子?
希拉里·克林頓指出:「現代資訊網路與科技,可用於善惡兩方面。」她希望美國能善用網路科技,以促進全世界的自由與人權。她說,為了發揮網路的正向功能,美國計畫發展與傳揚科技,以協助人們對抗網路審查;倡導制定共同的國際規範以制止網路攻擊;與各國合作共同防止網路犯罪,並將其繩之以法。
史國力認為,這些想法深具理想,但對中共的影響有限。審查制度、網路攻擊、與經濟犯罪深植於中國的政治和經濟模式中,難以改變。此外,自從現代資訊傳入中國之後,中共一直將其視為雙面刃。在中共眼中,它既是經濟成長的基石,也是政權穩定的大敵。因此,中共一方面使用恫嚇的老舊手段,一方面利用高科技的監視工具,成功地將大部分「有害的訊息」隔絕在大多數中國人的電腦螢幕之外。
網路慣竊?人人自危
史國力指出,儘管駭客攻擊人權活動人士的帳號一事,已獲得社會大眾的關注,但攻擊谷歌的主要目的可能是竊取智慧財產。中共當局一直試圖減少對外國科技的依賴,尤其是美、日兩國。因此,網上竊取商業機密與中共倡導的產業政策「自主創新」有密切的關係。
此外,全球大多數資訊產業的硬體都在中國大陸生產,這使中共情報部門可以在某個生產環結輕意植入間諜軟體,以達到竊取機密的目的。
一樣網路 兩般情懷
史國力說,中共的行徑顯示,全球網路似乎無可避免地走上「一分為二」之路。發展中的中國網路可能有自己的面貌,比如說:較不自由、有自己的科技標準,以及存在著許多願意替中共發動網路攻擊的「愛國駭客」等,但這些特徵也可能演變成為中國網路的保護傘,被用來抗衡希拉里·克林頓所陳述的開放全球網路。長此以往,美國最後可能會發現自己深陷泥沼中,因為它必須不斷地修補其網路的弱點,以免被利用,或被駭客、間諜入侵。
史國力表示,假設,未來美國能夠採取更好的網路防禦措施,也能運用多邊合作機制以減少網路衝突,更極力在網上提倡網路自由的價值觀,但是一切努力仍然付諸東流時,美國可能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影響中國,以及美國到底想要什麼樣的網路世界。
百度成傀儡 谷歌展風骨
谷歌考慮退出中國的聲明引起美國及全世界對網路自由的關注。圖為一月十四日,民眾送給谷歌在香港辦公室鮮花與橫幅。(AFP)
科技網站TechCrunch.com也在一月十三日發表雷西(Sarah Lacy)的文章〈谷歌與百度之爭:不單只與中國有關〉(Google v. Baidu: It’s Not Just about China)。
雷西表示,谷歌公司一月份宣布考慮撤出中國市場,此舉可能對其長期市場定位有更深遠的正面影響。以數據來看,二零零九年七月的全球搜尋引擎使用次數,谷歌遠遠超越其他競爭者,搜尋次數高達七百六十七億次,穩站龍頭位置。雅虎有八十九億次,位居第二,其次是百度,共有八十億次。然而,儘管谷歌的全球搜尋次數遠超過百度,但百度對谷歌而言,仍是強勁的威脅,因為百度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超越谷歌,而且這場戰役正迅速發展為全球之爭。
隨著搜尋引擎業務的增長,以及大部分網路走向全球化,谷歌的最大競爭者將來自中國。但是,谷歌的聲明至少向世界民主陣營傳達一項強而有力的訊息──百度受中共當局擺佈,但谷歌不是。
正義必得善果
有些中國網路公司正在厚植現金及有價值的股票。這些公司有可能開始在矽谷或世界各地收購公司,試圖與谷歌競爭。但是,如果中國網路公司想收購美國網路閃耀的新星,美國政府應該會以谷歌事件為鑒,斷然拒絕。就如同當初阿拉伯公司要收購美國重要的運輸及金融機構時,美國也採行相同的立場一樣。未來十年的網路戰爭,方興未艾,果真美國政府能採取介入與保護的措施,這可能會是搜尋引擎巨人谷歌所獲得的最大副效益。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谷歌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