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大三,就讀於一所非「211」院校的本科,三年前入學的時候就很明確將來要出國讀研究生,但到了大三反而迷茫了,主要因為對自己內向膽小的性格不自信。
我長期以來對自己的交際能力很不自信。從小我就屬於沉默內向的類型,和熟人相處倒還自如,一遇上集體活動就感到緊張、焦慮、自閉。
大一的時候,我為了克服這些障礙特意參加了社團,然而在社團裡當了半年的差,卻依然感覺不能適應,總覺得自己是邊緣人,連和當中的某些人說話都會臉紅。每次小組開會時我總是習慣低頭不語,項目組長甚至當面告訴我,他覺得我「性格過於內向,不願與人交往」。
其實不是我不願意,恰恰相反,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像其他人那樣放鬆自如地和周圍的人相處,可是我真的不習慣和一大群人在一起,尤其是這群人大多都性格張揚外向。每次集體活動之前我都緊張出汗,甚至會連續幾個小時頭疼,感覺無比煎熬,結束之後一個人獨處,就會覺得無比解脫。
這樣忍受了大半年之後我終於還是退出了,但是內向的性格仍然時常困擾我,這半年的社團經歷不但沒有幫助我獲得自信,反而起到了雪上加霜的作用。特別是考慮到之前的出國計畫,我就會懷疑自己這樣的性格到底能不能適應歐美國家熱情外向的文化。
小P
編輯回覆:
小P:
你好!
認真讀完你的來信,我能體會你的著急和顧慮。從來信中我也瞭解到,你是那種喜歡安靜、喜歡獨處的人,雖然也希望自己能在人群中輕鬆自如,但總是擔心自己表現不夠好而緊張、焦慮甚至感到煎熬。
你特別想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加入社團就是一個很不錯的嘗試,雖然結果沒有你自己預想得那麼順利,但讓我看到了你為提升自己人際交往能力而作出的努力。從這一點上,我覺得你真的是很有勇氣,也挺了不起的,因為我明白這對你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你的做法也可能有點兒過於著急,希望讓自己從一種比較內向的狀態很快變得外向,甚至推翻自己的習慣,這無論對誰都是不太現實的。
其實,每個人與別人交往的風格和方式不同,開朗或是安靜、外向或者內向都無可厚非,沒有哪個好哪個不好,只有是不是適合自己。所以我們首先應該理解和接納自己,靜下心來想想適合自己的方式是怎樣的。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交往方式,在尊重自己感受的基礎上,放鬆心情按照自己的風格和習慣去跟別人相處,不一定要追求統一的模式。
比如我們身邊會有一些比較健談、外向的人願意去分享去傾訴,但同時也很需要安靜內向的人去傾聽去理解啊!而且後者還往往更容易受到別人的喜歡和尊重呢。如你所說,社團裡的同學大多都性格張揚外向,那這樣一群人在一起的時候,其實也很需要像你這樣安靜內向的人去分享他們的所言所感,並不一定要跟他們一樣才是好的。
當然,如果你願意,也可以努力地做一些必要的調整。比如在不可避免需要跟別人打交道時候,可以有意識地學習一些交往技巧,給自己一段時間去練習輕鬆地去應對,慢慢地,情況就會有所改善,你也不會覺得那麼緊張了。
至於性格對於出國是不是有影響,我個人覺得不是絕對的。一個環境中會有其自身的風格和趨同的傾向,但並不代表這個環境中所有的人都應該是一樣的,也沒有說哪一種人就可以適應,哪一種就不能適應。
每個人都可以在環境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每當進入一個新環境,任何人都需要一個適應過程,的確會有快有慢,而且過程不論對誰都會挺辛苦的。但不管怎樣,相信如果你堅定地為了自己的發展選擇了出國,並明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按照你對自己未來道路的設計與思考,根據自己的需要去發展進步,一定可以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案的。
祝福你夢想成真。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內向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