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北宋詩詞中的笛子類意象

 2010-01-23 22:2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意象"一詞萌芽於先秦,劉勰用於文學評論。北宋詩詞中多有對笛子類意象的描繪。

一為明用。范仲淹的"羌管悠悠霜滿地"幾句,既是明用,又是從王昌齡《從軍行》與王之渙在《涼州詞》中化出。其意境與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相似。此為以笛聲襯悲情,由笛聲引發鄉情。範詞與三首詩神似處不少。但又有區別:

1、三詩各有風神造詣,而範詞兼有眾長。《從軍行》景起情結,寫羌管撩人,但從思婦寫起,頗見騰挪轉折,表現報國之志明快透闢,時空交織含蘊豐富。《涼州詞》以笛聲引出徵人離愁,開闊悲壯。李詩寫吹笛聲中盡望鄉,愁苦不盡,迷惘空靈。範詞"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的意象很受涼州詞的影響,"羌管悠悠霜滿地"更為唐詩意象的延續。範詞下片意境與李詩更相近。"燕然未勒歸無計"是"不斬樓蘭終不還"的翻版。但詞體句多自由,故範詞刻畫更細更深。

2、風格上有雄渾中悲壯與悲壯中蒼涼之別。二王一李為唐人,國力強盛,在戍守邊戰中堅信必勝,詩便是時代的折光,雖寫思婦愁怨仍不乏悲壯雄渾,即使李益的中唐之作在望鄉中亦未見悲傷淚水。範曾任陝西經略副使,威鎮西夏。但宋代守內虛外,一味納貢求和,且每況愈下,範受時代影響不免在思歸中有未建功業之慨,有衛國與思鄉的矛盾,蒼涼悲抑,以笛聲邊聲襯心情淒涼。

3、唐詩各有側重,或懷鄉或建功;範詞則寫禦敵建功的抱負,又寫邊地之苦與思鄉之情,內容廣泛。明用的還有柳永的"羌管弄晴,菱歌泛夜"。這是寫晴天樂聲悠揚悅耳,晚上採菱船泛動,歌聲陣陣,晝夜歌樂飄動,男女老少快樂無比,以樂曲之美妙襯景美人樂。周邦彥的"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則是設想別後回憶汴京生活,是用夜遊時聞到美妙的笛聲、通宵歡樂的情景襯托別後的悲寂,以樂襯悲。黃庭堅的"萬里歸船弄羌笛"與陳與義的"吹笛到天明"也是明用。陳與周雖皆為回憶,但陳為實寫,周為虛寫設想。陳詞是以樂聲襯今日國破家亡、金兵南下侵擾的沉痛。這比周詞悲痛得多,政治色彩更濃。

二為暗用。字面上不見笛子類字眼,然其化用的前人詩句中明白寫有此類意象。如歐陽修的"春風疑不到天涯"二句化用了王之渙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及白居易詩"同是天涯淪落人"句意,隱含著笛聲嗚咽,讓人感到春風吹不到天涯(夷陵),讓人聯想到村樂"嘔啞嘲哳難為聽",詞義雙關蘊藉,遭受打擊的悲憤自在不言之中,以悲襯悲。接下二句寓樂於哀,寄希望於悲情之中。這又是哀樂相融法。

字面為笳笙之類,實為借代(代歌樂)。如秦觀"西園夜飲鳴笳,有華燈礙月,飛蓋妨花"。通過飲酒至酣、鳴笳至樂、華燈飛蓋等意象,寫盡當日的盡情歡快。西園在漢、曹魏、宋代皆為貴族名軒,此詞義貫古今,寫出建築的堂皇壯觀。又用笳的延伸義(指笛簫笙笳並奏)來襯盛宴,以樂襯樂。整首詞又是用昔日之樂襯今日孤苦,以樂襯哀。它如歐陽修的"隱隱笙歌處處隨"及張先的"行雲去後遙山瞑,已放笙歌池苑靜"皆屬此類。


来源:靜心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