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在多元文化環境中創作音樂(圖)

 2010-01-20 02:2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旅居英國的華裔音樂家莊承穎來自臺灣。他曾經在美國費城攻讀景觀建築碩士學,但自幼對音樂的愛好使莊承穎走上音樂家之路。

來自臺灣的音樂家莊承穎立志在英國傳播中華文化。

2005年他來到英國伯明翰音樂學院攻讀聲樂表演,師從系主任男高音Julian Pike和次女高音Christine Cairns等,最後榮獲聲樂表演碩士學位,並成為一位難得的假聲男高音。

近年來,莊承穎在英國舉辦和參加多次藝術演出,並與很多藝術家合作。最近,他又同艾米·麥克唐納(Amy McDonnell)和譚穎兩位年輕人攜手,在倫敦組織了一場中國風實驗演出,把中國傳統音樂元素融入到多元文化的環境中。

這樣一場以中國傳統音樂為基調的音樂會,倫敦那些年輕的國際化的觀眾能接受嗎?他在接受我的採訪時有這樣的解釋:

莊承穎:在組織和製作一臺這類所謂"Fusion"音樂會(各種音樂融合在一起)時,我會對自己的西方古典音樂和中國傳統音樂的背景比較注重。在跟其他文化背景的音樂家合作過程中,我認識到,在創作這種Fusion music時,保留不同的音樂風格和傳統是很重要的。比如說,如果跟印度音樂家合作,我感到我們的音樂一定不僅要反映出中國音樂特徵和西方古典音樂,也一定應該反映出印度音樂風格。我想,來欣賞這類音樂會的觀眾一定也期盼這樣的音樂元素出現,聽到不同音樂的衝突與和諧。所以在我們這場演出中,也會呈現出不同的音樂風格,例如爵士樂、中國音樂和西方前衛音樂等。

玉川:你跟這些不同文化背景的音樂家在合作當中有什麼感想,愉快嗎?

莊承穎:說實話,很多音樂家在考慮是否參加一場音樂會演出時都會考慮到經費問題。像這樣一個由年輕人組織的經費很少的音樂會,我們這些參加演出的音樂家更多看重的是音樂會的實驗和探索性質。大家可以說是志同道合,這麼說吧,在合作過程中即使是爭吵也是很開心的。

玉川:你覺得英國的音樂創作環境怎麼樣呢?

莊承穎:英國社會比較成熟,我們會開玩笑地說"沒落的帝國"。但是"沒落的帝國"有它文化沉穩的特點。在文化藝術方面有很健全的制度。另外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當代倫敦是一個非常國際化、多元文化的都市,各種文化都能在倫敦並存和發展。雖然有時會使你產生沒有依準的感覺,但同時你會感受到非常有趣和刺激的文化碰撞。所以我感到,在倫敦不僅可以保留自己的文化特徵,而且還可以沉浸在多元文化之中,我是非常喜歡。

玉川:隨著英國人對東方文化的瞭解日益增加,你覺得作為一個華人音樂家在這裡創作音樂是不是大有天地呢?

莊承穎:我所追求的是音樂美的本身和溝通的感動。所以有時候我做事會比較固執或不計成本。我感到,不少西方人欣賞中國音樂不過是聽聽異國風情的音樂而已,但是我卻想更向前推進一步,使中國音樂內涵同英國人的生活聯繫起來,以打動他們的內心。我感到的挫折是,很多中國音樂家都習慣於這種中國音樂的點綴功能,因此我感到有時跟中國音樂家合作比跟其他文化的音樂家合作更困難。我感到我的音樂努力雖然非常辛苦,但是很令人興奮。

玉川:那你下一步打算是什麼?

莊承穎:我已經有了演出和獨奏會的基礎。下一步我希望能使我的小小室內樂團能參加一些英國的音樂節,我們的這個室內樂團既有西方音樂本質,又包括聲樂和中國器樂。我希望他們對我做出的既能打動中國人又能打動英國人的音樂努力感興趣,引起一些迴響,並邀請我們參加一些音樂節演出。





来源:BBC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