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托爾斯泰與中國的淵源

作者:史東  2009-12-12 02:1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托爾斯泰的全名是列夫•托爾斯泰,他是俄國十九世紀中後期和二十世紀初期偉大的作家。我們中國人比較熟悉的托爾斯泰的主要作品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等。

列夫•托爾斯泰於1828年9月9號出生在俄國的一個貴族家庭,他一直活到二十世紀的1910年11月20號,終年82歲。

列夫•托爾斯泰年輕的時候在喀山大學上學的時候,對東方文化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一開始就進入東方文化系,專攻土耳其和阿拉伯語。雖然後來他轉入了法律系,但他對東方世界的興趣有增無減。

1851年,托爾斯泰參加了俄國的陸軍,在高加索地區服役,並同時開始發表小說。1856年退役之後,他轉業從事創作,對世界文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托爾斯泰推崇老子、孔子和墨子的哲學思想

托爾斯泰不僅僅是一位文學大師,還是一位了不起的哲學家和思想家。托爾斯泰對中國古代思想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從法文版中把老子的《道德經》翻譯成了俄文,這在當時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托爾斯泰的哲學體系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基督教的博愛和忍耐,並由此發展成為非暴力、不抵抗的和平主義,對後來印度的民族英雄甘地發生過重要的影響。

正是由於這種博愛的非暴力思想,托爾斯泰從中國的古代學說中吸取了不少精華。從道教中,他特別欣賞"貴柔"的道理;他還多次細心閱讀了孔子的《大學》和《中庸》這兩本書,做了大量的筆記和感想。

他在1884年3月11號的日記中說道:"孔子的中庸之道是令人驚異的,老子的學說、及遵行自然法則也同樣令人驚異。這是智慧,這是力量,這是生機。"

十六年後,在1900年11月14號的日記裡面,托爾斯泰又寫道:"最近研究孔子,於是一切別的東西好像都是微不足道的了。"

托爾斯泰出於反戰和非暴力的哲學主張,自然對墨子的"兼愛"和"非攻"觀點,狂熱地推崇和敬仰,並極力促成墨子《兼愛》一本書,在俄國以俄文發行出版,托爾斯泰自己還親自做了俄譯本的校對和註釋工作。

托爾斯泰生活的年代是中國洋務運動正在盛行的時候,因此托爾斯泰對中國的政局也十分關心,並和一些中國知名人士保持通訊往來。比如說,著名的律師張慶桐和政界人士辜鴻銘等等。這些人都收到托爾斯泰的長篇通信,闡述他對中國時局的看法。

在1905年12月4號的給張慶桐的書信中,托爾斯泰大力讚賞中國人的忍耐精神,譴責歐洲人在亞洲的暴力行為。1906年10月給辜鴻銘的信中,托爾斯泰又針對洋務運動而指出中國人不應該模仿西方民族、不應該以夷制夷、以暴易暴,顯示出一個偉大的政治作家對中國命運的深刻關注和焦慮。

(文章只代表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輕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