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族女子收養漢族盲嬰7年為其治病

在新疆喀什,維吾爾族市民熱依汗古麗收養漢族盲嬰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成為當地民族團結的一個縮影。古麗已將棄嬰視為自己的兒子,7年來,她始終不離不棄,為治療"兒子"的眼疾奔前忙後,感動了很多人。

公園裡收養棄嬰

2002年5月23日,山東聊城市的公園內,一群大人將一個襁褓中的小嬰兒團團圍住,衝著他指指點點。

"老婆子,公園裡有個棄嬰,我問了一圈兒人,沒人知道他的父母,他好像快不行了,你說怎麼辦啊?"

"那可是一個生命,快抱回來啊!"

一通電話讓這個奄奄一息的嬰兒有了暫時的落腳地。

通電話的這對維吾爾族夫妻是新疆喀什人,來山東聊城做生意已經4年了。夜幕下的老車站夜市,阿里烤肉攤在眾多攤位中頗為顯眼:香菸裊裊的烤肉架上,阿里嫻熟地將孜然和辣椒麵撒在被木炭烘烤得焦嫩金黃的羊肉串上,渾厚的叫賣聲穿透街巷,很多路人駐足於此。

當阿里把嬰兒帶到妻子面前,身材矮胖、熱情開朗的熱依汗古麗眼神頓時溫柔起來,小嬰兒被暗紅花圖案的破被子包裹著,古麗一眼看到嬰兒白皙的大腦門,"他肯定聰明極了",打開被子,綁著紅線的幼嫩腳丫卻髒得能揭下"一層皮"。

懷著對嬰兒的憐愛,古麗小心翼翼地為他清洗,餵牛奶,哄他入睡。小嬰兒長得白白嫩嫩,古麗越看越喜歡。

即使是盲嬰,也不放棄

鄰居們聽說古麗家抱了個棄嬰,紛紛跑來觀看,卻發現了異樣:"眼珠怎麼老往上翻?"最重要的是,不管大人在孩子面前怎麼逗他,小傢伙好像始終都感覺不到。

鄰居們開始勸古麗:"他是個瞎子,怪不得被拋棄了。""古麗,把他送福利院吧,他以後會成為你們的負擔。"

古麗不相信,她試著在嬰兒眼前搖擺手掌,還是沒有反應。但她仍然不願意相信鄰居的判斷:"他的眼睛又大又亮,怎麼會是瞎子?"

為了專心地在出租房照顧這個不足百天的孩子,古麗把烤肉攤的生意全撇給了丈夫。沒有母乳餵養,為保證孩子的營養,她跑到商場買了最貴的奶粉和米粉。而這些好東西,她的那對已經10歲的雙胞胎女兒卻從來沒嘗過。

40天後,意外發生了。

"我的孩子失蹤了,誰把老天送給我的心肝寶貝帶走了?"一大早,大顆的淚珠在古麗的眼裡沒斷過。她顧不得梳妝打扮,穿著睡衣一次次敲開鄰居的家門,"不知道"的回答讓她傷心欲絕。

善良的古麗甚至為此開始"撒潑",她逕直跑到聊城市政府大樓,邊抽泣邊向過往行人大喊:"我是一個維吾爾族婦女,準備收養一個漢族棄嬰,卻被別人偷走了,你們要幫我找回來!"

傍晚,關係要好的女鄰居只好把已經送到福利院的嬰兒又接了回來,古麗這才孩子似的破涕為笑。她知道鄰居心疼她,怕以後負擔太重,才瞞著她,但她已經離不開"兒子"了。

她要為孩子正名。按照維吾爾族的禮節,阿里宰了只肥羊,請來阿訇、街坊鄰居,為嬰兒的誕生舉行隆重的搖籃喜禮,取名艾賽都拉江,意為"天堂的獅子"。

孩子慢慢長大了,古麗發現他一走路就會跌倒,眼睛看不見東西。"他的眼睛又大又亮,不可能啊!"古麗的倔脾氣又上來了。

山東、上海、北京、河南,只要是有點兒名氣的眼科醫院,古麗都抱他去看過。一次次,醫院的診斷幾乎一樣,"先天性視神經堵塞,治癒希望不大"。就這樣,還沒真正治病,就已經花了5萬多元。

"我要為兒子治病,不可能治不好"

憑藉過人的經營頭腦,阿里的夜市攤點日漸擴大,日子越過越好。但沒想到,一場災難卻突然降臨。

2006年11月的一天,凌晨3時,夜市打烊後,當員工把烤肉爐子搬回店裡鎖上店門時,並不知道爐內的火炭並未完全熄滅。火苗就勢沿著放置在一邊的木條燃燒起來,1個多小時後,阿里的烤肉店就被燒得一片黢黑。

付清員工工資和店面租金後,阿里一家坐火車回到喀什市帕依那甫社區父母居住的老房子時,身上僅剩500元。

為維持生計,阿里和古麗開始打零工,兩人定下規矩:決不能同時工作,家裡必須留一人照顧艾賽都拉江。

兒子的眼睛一直是古麗的心病。

今年10月16日,她帶著7歲的兒子來到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聽到醫生"治不好"的結論,古麗哭了。

拿著喀什市民政局的介紹信,古麗來到烏魯木齊市盲校,收養艾賽都拉江7年的經歷讓盲校校長劉家君感動得落下淚來。劉家君決定讓孩子免費就讀。

"艾賽都拉江和別的孩子不一樣,能明顯感受到他被濃濃的愛包圍著。"盲校團委書記湯文君說,因為家庭背景不同,一些盲童患有自閉症,不願與陌生人交流。但艾賽都拉江能歌善舞,聽覺靈敏,性格開朗,所有人都喜歡他。

看著艾賽都拉江在盲校學習得很用功,古麗才放下心來,繼續打工賺錢。"我要為兒子治病,他的眼睛又大又亮,還有光感,不可能治不好!"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