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垃圾焚燒發電廠利潤巨大(組圖)
生活垃圾日益增長,政府準備在原番禺大石鎮衛生處理廠興建垃圾焚燒廠,不料遭遇附近居民的反對。
番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選址風波,將人們的目光引向了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多方信息顯示,廣州市政府目前已將廣州市生活垃圾的終端處理特許經營權授權給廣日 (電梯)集團。廣日集團,這家以生產"日立"牌電梯而聞名的電器企業,如今正雄心勃勃地向生活垃圾焚燒處理領域進軍。
"明年廣日集團很可能形成4個垃圾焚燒發電廠同時在建的發展局面。未來廣日集團根據需要將在廣州興建若干個垃圾焚燒發電廠,並將市場逐步推廣至其他城市。"今年7月,廣日集團董事長潘勝燊在廣日工業園竣工儀式上發出了宣言。
一家專業從事電梯製造的電器企業,為何進軍垃圾焚燒產業?沒有任何垃圾焚燒處理經驗,廣日集團如何撬開垃圾焚燒發電的大門?
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呂志毅:把生活垃圾終端處理特許經營權給予廣日集團
戰略部署
"這是我們的戰略部署!"昨日上午,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呂志毅在新聞通報會上證實,目前廣州市確實已經把生活垃圾終端處理特許經營權給予廣日集團。
"廣州決心走垃圾焚燒發電為主的路子,就有全盤引進,還是消化吸收再創造的問題。廣州從決心走這條路子的那天起,就決心把垃圾焚燒廠、垃圾焚燒設備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工作,由市屬國有企業承擔起來,打破國外設備在這個領域對我們的壟斷。"他說,我國垃圾焚燒發電現在的主要設備都是國外的,大多數來自歐洲,但進口的設備非常昂貴。
"我們國家遲早要走垃圾焚燒的路子,土地比國外城市更稀缺,不可能在這個領域全盤引進,不可能沒有自己的產品,怎麼辦?廣州1萬多噸垃圾都要引進國外的設備,我可以告訴大家一個數字,一噸垃圾的設備焚燒處理建設費用第一次投資的費用大概是50萬元左右,進口的設備非常昂貴。
"舉個例子,李坑用的爐子引進的是日本三菱,實際上日本三菱是德國馬丁改造過來的,一個爐子花了1億,我們的煙氣處理系統用的比利時,也花了1億多,因為我們不能自己製造,我們從廣州平臺做起,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做出自己的品牌,發展自己的環保產業。"最後他再次強調說,"為了在垃圾焚燒技術創立自己的品牌,使我國在垃圾設備上不完全進口,他們(指廣日集團)做了大量的工作,這是我們的戰略部署"。
特許經營
呂志毅沒有透露有關特許經營權轉讓的具體內容。但有知情人士透露,廣州市政府通過BO T的形式,將廣州市未來25年的生活垃圾處理終端特許經營權給予了廣日集團,作為回報,廣日集團將幫助承擔廣州市政府的18億元債務。
所謂BO T,實際上是英文單詞build-operate-transfer的簡寫。是指政府通過契約授予私營企業(包括外國企業)以一定期限的特許專營權,許可其融資建設和經營特定的公用基礎設施,並准許其通過向用戶收取費用或出售產品以清償貸款,回收投資並賺取利潤;特許權期限屆滿時,該基礎設施無償移交給政府。
這意味著,廣日集團今後將全面負責廣州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投資建設、運營管理和維護。直到合約期滿,再將垃圾焚燒發電廠交付廣州市政府管理運營。
今年7月,在廣日集團番禺工業園竣工儀式上,廣日集團方面宣布,廣州市政府已經將廣州市生活垃圾的終端處理專營權授權給了廣日集團,現在已在運營的李坑一期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也將逐步移交給廣日集團進行運營。
"第一個項目,日處理2000噸垃圾的李坑二期垃圾焚燒發電廠已經在建。同時,另外幾個同類項目也已經在做環評,完成評估後建設就可以鋪開。"廣州市政協副主席、廣日集團董事長潘勝燊在會上說:"明年廣日集團很可能形成4個垃圾焚燒發電廠同時在建的發展局面。未來廣日集團根據需要將在廣州興建若干個垃圾焚燒發電廠。"
除電梯產業和電梯配套產業外,環保產業成為廣日集團第三個支柱產業。潘勝燊說,在環保產業方面,廣日將在投資、建設、營運和產業化等方面全方位發展,其中更為看中的是產業化。
"我們在廣州科學城有個20萬平方米生產基地,希望在兩三年以後,把它建設成為環保設備產業的基地,為國內垃圾處理行業,提供包括垃圾焚燒的設備、煙氣處理設備、污泥處理設備等在內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環保裝備系列產品。"他們提出了"建設全國最大垃圾焚燒發電產業基地"的口號。
環投謎局
讓上述人士感到詫異的是,獲得廣州市生活垃圾處理終端特許經營權後,廣日集團並沒有獨自吞下這個大蛋糕。
2008 年1月23日,由廣日集團控股的廣州環保投資有限公司註冊成立,全面負責由廣日集團擔負的生活垃圾處理業務。這家註冊資本3億元的公司,由廣日集團與廣州誠毅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共同出資。其中廣日集團出資1.53億元,佔51%;誠毅科技出資1.47億元,佔49%。
記者檢索發現,廣州誠毅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是廣東立信企業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廣東立信企業有限公司是一家臺港澳合資公司,依靠為廣東移動公司開發電子計費器起家。與廣日集團公司類似,廣東立信企業公司也沒有從事垃圾焚燒處理的技術和經驗。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對此他感到很困惑:"廣日集團為什麼要和誠毅科技合資成立廣州環投?這是BO T項目,只要簽了特許經營權協議,利益就是穩定的。這就好比把自己碗裡的肉,分一半出去給別人。"
按國家建設部《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規定,獲得特許經營權的企業,擅自轉讓、出租特許經營權,主管部門應當依法終止特許經營協議,取消其特許經營權。
同時他還強調:"與廣州市政府簽訂生活垃圾處理特許經營權轉讓的是廣日集團,並不是廣州環投。現在廣州環投並不是廣日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如果廣日集團要把特許經營權轉讓給廣州環投公司,必須經廣州市政府允許。"
廣州環投公司成立後,立即介入李坑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工程建設。今年6月25日,廣州環投公司又在廣州市工商局註冊登記成立了"廣州禺山環保能源有限公司",公司註冊資金為1.85億元。隨後,廣州禺山環保能源有限公司成為番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建設單位,並於今年9月開始進行工程監理招標。
朝陽產業
據悉,廣日集團最初曾有自己研發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的想法,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從丹麥偉倫公司購買焚燒爐技術專利。2007年10月19日,廣日集團與丹麥巴威偉倫公司簽訂技術轉讓協議,以9.7億元引進垃圾焚燒技術。
知情人士表示,雖然花巨資購買了偉倫公司的技術,"但一些關鍵性的參數沒有全部給,每次都是像擠牙膏一樣。"他說,目前廣州環投公司對偉倫技術圖紙的轉化已經進行了100多萬次。
"明年廣日集團很可能形成4個垃圾焚燒發電廠同時在建的發展局面。"針對廣日集團董事長潘勝燊這一發言,該知情人士稱:"廣州環投公司總共才幾十號人,如果四個發電廠項目同時啟動,怎麼應付得過來?"
公開招標文件顯示,番禺垃圾焚燒設計採用3個丹麥偉倫焚燒爐,每個焚燒爐日燒垃圾750噸,日處理垃圾總量2000噸。
"按理應有備用爐,但現在的設計中,卻沒有。這是很危險的。"該知情人士表示。
昨晚,就上述若干問題記者致電廣日集團董事長潘勝燊,他表示:"工作的事情,明天上班再說。"
巨額利潤
公開資料顯示,垃圾處理費補貼和上網電價收入是垃圾發電廠成本補償和利潤的主要來源。
所謂垃圾處理費補貼,是指每處理一噸垃圾,政府就給予一定金額的補貼。目前,海南是全國垃圾處理補貼費最低的地區,每噸只有50元;上海屬於比較高的地方,每噸120元。
"一般在60元到80元就有盈利空間。"一位業內人士稱。
目前廣州市政府給予廣日集團的垃圾處理費補貼標準未見公布。昨日記者在通報會現場,曾對此進行追問,但未得到答覆。有消息人士稱,廣州市政府將給予廣日集團的垃圾處理補貼費約為每噸140元。
根據廣州市政府通報,目前廣州全市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為1.2萬噸。按照這個數據來計算,那麼廣日集團每天可獲得的垃圾處理費補貼168萬元,全年累計超過 6億元。這意味著,如果廣州市政府給予廣日集團25年城市生活垃圾終端處理特許經營權,那麼在廣州垃圾數量維持在每日1.2萬噸,僅垃圾處理費補貼,廣日集團就可獲得150億元。
此外,廣日集團還可從發電業務中獲得收入。根據有關規定,國家為扶持再生能源項目,除保證垃圾發電的電量全部收購上網外,每度電還補貼0.25元,同時免征增值稅、減免所得稅。
2000年,廣州市物價局曾批復李坑垃圾焚燒發電廠上網電價為0.63元/千瓦時(不含稅),而普通電廠上網電價每度只有兩三毛錢。
今年2月,曾有媒體報導披露,正在運行的李坑焚燒發電一廠,每噸垃圾平均發電360度,最多可達400多度,年上網電價達到5000多萬元,實現了收支平衡。
根據報導,李坑垃圾焚燒處理廠每日處理垃圾1040噸。1999年曾有媒體報導,大坦沙資源電廠(即現在的李坑垃圾焚燒發電廠),建成後處理每噸垃圾可獲運營補貼124元。如果照此標準計算,李坑垃圾焚燒發電廠年利潤額高達1.2億元。
上述知情人士指出,對於垃圾焚燒發電廠來說,一般僅僅依靠電價收入,就能基本實現收支平衡。政府給予的垃圾處理費補貼,則成為企業利潤。
"更關鍵的是,由於是特許經營,具有壟斷性質。只要簽了合同,這個利潤就是有保障的。"該人士指出,在高額利潤的誘惑下,垃圾焚燒處理悄然成為一個熱門產業。
公開資料顯示,廣日集團強勢進入垃圾處理領域後,以工商銀行牽頭的金融機構已經為它提供了80億元貸款。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建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