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吁搶救瀕臨消失的"無字天書"

爾蘇沙巴文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古老的文字之一,這種藉助圖案及色彩解讀文意的稀有文字目前幾已失傳。中國學者呼籲當局要盡早保護這些"無字天書"。

中新社報導,2007年8月,中央民族大學教授黃建明在四川涼山地區好不容易找到傳說懂得爾蘇沙巴文的87歲老人木呷詩布。但他失望地發現,木呷詩布意識已不清晰,無法對這種圖畫文字做出確定的解讀。

報導說,過去3年來,黃建明和一個以北京學者為主的學術團隊穿梭於中國新疆、西藏、廣西等15省區,調查、蒐集民族古文字。他日前接受中新社專訪時說,許多古文字在中國瀕臨失傳,能讀能懂的人越來越少。

1980年代初期,有科學家在涼山彞族自治州陸續發現幾卷經書,其中主要的一種叫做"虐曼史答",意思是"看太陽的"或"看日子的",這種經書乍看之下像一套連環圖畫冊。

報導說,這種"圖畫文字"共有200多個單字,人們在利用它看天氣的時候,必須加進大量的詞語才能念出完整的句子;其中色彩也是可以表達意義的,如白色代表"金",綠色代表"木"。它當然不能如實地記錄爾蘇語,遂成為無法解讀的"無字天書"。

中國已知數十種古文字中,黃建明認為,藏文、蒙文文獻保存在寺廟,得益於宗教力量受到保護,滿文則以國家檔案的形式得到最大程度保存;而彞文、納西文、水書等文字因祭司延續使用,保存在民間,但他們對文字的掌握已經遠不如過去。

2006年,以中央民族大學結合社科院民族研究所等機構學者組成的學術團隊取得官方經費,用3年時間完成對31種常見民族古文字的調查、實物蒐集,今年10月底首個中國民族古文字陳列館在中央民族大學開館。

黃建明指出,為保護而保護,古文字終歸要消亡;如果在生活中得到應用,記錄現代生活,古文字還會發展。例如藏文,不僅在西藏、四川等地藏區廣為使用,藏族學生擁有數學、物理等本民族文字的教材,可以以藏文回答大學考試試卷,近來更發展出藏文計算機軟體,使藏文進入數字化時代。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