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壟斷+暴雪 中國鬧「氣荒」 氣價暴漲(圖)


11月16日,重慶南岸融僑半島,「轉轉橋」上排滿了等候加氣的出租車。(網路圖片)

這兩天,曾經充斥著重慶城區的出租車難覓蹤跡,原因是,重慶的兩萬多輛出租車中,大部分都在排隊等加氣。此外,重慶全市6,200輛天然氣公車,平時每輛車半個小時可加好氣,現在卻要排隊等候2小時,造成班次減少,乘客望眼欲穿。而這樣的情況,同時發生在武漢、杭州、合肥等多個南方城市。

近期暴雪天氣襲捲中國大陸多省,各地天然氣需求量大增,部分城市缺口達40%。天然氣批發價格在半個月之內平均每噸暴漲人民幣500∼700元,漲幅平均已超過兩成,而且漲勢仍在持續。

專家:壟斷致「氣荒」

中石油的官方解釋說,今年中國北部地區遭遇了罕見的大雪和冰凍,北方天然氣需求量急劇上升,不得不對長江以南部分城市進行減供。

但「氣荒」現象,最近3年在中國大陸此起彼伏,而且愈演愈烈。此外,市場傳聞也與中石油的解釋迥異:「石油巨頭覬覦市場供應緊張的有利時機,想獲得更高的市場價格」的說法,已經在市場中廣為流傳。

《21世紀經濟報導》引述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說,對於中石化、中石油來說,目前在盡快擴大天然氣供應上並不很積極,這實際上是在與市場博弈。

「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是中國天然氣產生所有矛盾和問題的關鍵」,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認為,關鍵領域由少數央企高度壟斷,未能依靠市場進行充分的資源配置是造成供應短缺和民企高抬天然氣價格的根本原因。

韓曉平表示,包括勘探開發等天然氣領域中上游高度壟斷,我國並沒有形成一個多元化和充分競爭市場,也無法充分調動民企和一些地方國企的積極性。

他說,目前的天然氣行業情況是,上游勘探、生產主要掌握在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手中,中游的長輸管網也主要由上述三大企業壟斷,而下游城市及工業燃氣的輸配業務則是國有、私營企業共存。

「中國國內天然氣價格過低,兩大壟斷企業賠錢」的聲音頻頻出現,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要求改革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其實就是漲價)也從來沒停止過。因此,壟斷企業蓄意製造氣「荒」,進而「逼宮」漲價的質疑聲浪一直存在。

兩大集團疑逼宮 百姓苦不堪言


排隊個多小時,出租車司機跺腳搓手驅寒。(網路擷圖)

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與當局「搏奕」,卻苦了平民百姓。此波「氣荒」窘況由北方延燒到南方許多中心城市。據統計,西安、武漢、重慶、宜昌、南京、揚州、杭州、日照等地都已啟動了天然氣應急預案。

武漢:從週一凌晨開始,全市26座加氣站全面停止供氣。武漢之前與中石油簽訂的天然氣冬季使用量是每天150萬立方米,根據估算,現在如果放開使用,武漢冬季每天的用氣量可突破250萬立方米,缺口達到了100萬立方米。武漢市經委經濟執行處負責人表示,絕大部分工業企業確實都停氣了。工業企業的天然氣供應何時能恢復,目前尚無時間表。

重慶:從11月18日起,重慶開始對社會車輛實行錯峰加氣。當地媒體報導,有車主表示:半夜四點鐘就起床開車到加氣站去排隊加氣,結果這位車主被加氣站壯觀的排隊場景嚇著了,「一眼根本望不到頭」,這位車主在排隊等了3個小時後才終於加上了氣。

杭州:浙江杭州有三分之一的城區居民用氣受到影響,因天然氣短缺,截止週二已關停11家企業,並對所有娛樂場所停止供應天然氣。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