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發燒"我們還敢欠多少環保賬?

世界自然基金會10日在北京發布"長江流域氣候變化脆弱性與適應性研究"報告稱,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我國長江流域未來50年地面氣溫將可能上升1.5攝氏度至2攝氏度,極端氣候事件發生的頻率將呈進一步增加趨勢.

溫度升高2至1.5攝氏度,以人類並不敏銳的感官去體會,也許根本察覺不到什麼變化,但是對於遍佈各類神經末梢的地球來說,可能意味著一種災難-當全世界的平均溫度升高1攝氏度,非洲大陸冰雪蕩然無存,北極熊,海象和環斑海豹從地球的北端銷聲匿跡,巨大的變化隨之而來,海平面會上升,山區冰川會後退,積雪區會縮小... ...

當然,這只是就世界範圍內的全球溫度升高而言,僅憑長江流域地面溫度的變化,尚不足以引發災難性的影響.儘管如此,對於世世代代"同飲一江水"的我們來說,長江流域的溫度變化,自然也會以各種各樣的途徑影響我們的生活.

發生在1998年的長江流域特大洪澇災害,至今仍使人心有餘悸,雖然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地面氣溫上升就是"罪魁禍首",但在過去幾十年氣候變暖的過程中,長江流域洪澇災害發生的頻率呈增加趨勢卻是不爭的事實.更令人擔憂的,隨著未來氣候變化的加劇,極端嚴重的洪災,冰雪災害及乾旱事件有可能進一步增加.長江曾經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但我們因曾經的欠賬,可能眼睜睜地看著它"發怒"時吞噬文明發展的成果.

作為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人類越來越意識到應該"敬畏自然.敬畏自然,首先就應該約束人類自己的行為,從而避免因我們的愚昧無知抑或狂妄自大破壞自然界的平衡,這是人與自然必須和諧相處的原因所在,同時,也是環境保護日漸成為一種國際熱潮的目的所指-人類正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自己饕餮物質文明盛宴的欠賬埋單.

實際上,每個人的行為都在真切地影響著我們"母親河"的健康,而對 於保護我們的"母親河"每個人能做的工作有很多-大到組織參加各類公益活動,小到不亂向江中丟棄丁點垃圾,任何點滴細微的付出,都能展現出我們應有的公共責任意識,也能體現出一個中華子孫對民族文明發祥地坦蕩的責任擔當.

紙面上的溫度變化是抽象的,但是一旦這種空洞的數字演變為不可逆轉的現實,或許就將成為我們每個人不能承受之重.敬畏自然,敬畏長江,就請首先從細心呵護自然的每一個細胞做起.(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