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生存關鍵詞: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出國留學---正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熱門話題:父母們爭相送孩子到國外念高中、念大學,眾多白領也紛紛出國,以期望學成回來後,有一個較大的發展空間。出國熱潮持續升溫,拿國際通行證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可是出國留學不僅僅意味著要努力學習,此外,你是否知道如何與當地人或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溝通交流嗎?

每當談到這個問題,有些學生就覺得有些頭疼,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雖然在海外,各個國家的教育體系有所不同,但是每個國家為有助於學生在學習當中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基本上採用的是一套適用性較強的課堂教學模式--小組式課堂授課方式。此授課模式不僅有助於鍛練學生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更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如果適自身實際選擇去海外接受大學教育,直到畢業前的光陰中如果學生能用心花點時間在課堂專業學習上集中精力,並且摸索到一些自己的學習經驗,那麼,自己的團隊精神已在不知不覺中鍛練出來了。

比如在美國,其實在美國留學並非人們想像的那麼輕鬆。有許多作業都是分組完成的。即使你自己的能力再強,但是缺乏與組內成員的交流能力,或是團隊合作精神,你也會拉整個團隊的後腿,時間長了就沒有人願意和你一組了。長此下去,必然導致學習態度產生消極因素,最終耽誤了學業。

有一件事情讓我印象很深刻,有一次我去聽加州聖馬可斯州立大學的一堂教學課,這是一堂有關小組作業的討論課。我發現,有一個中國女留學生被安排跟其他的4個美國女生一組,當明確了每個人的任務分工後,這個團隊就開始各自做自己的。我觀察到這個女孩可能由於新學期剛開始有些不適應美國生活,英語口語不是特別好。但是強調一下,如果在國內她的口語水平已相當不錯,但在美國做到與土生土長的當地人應對自如對話確實有一些距離。於是,我發現她在做作業的過程中,缺乏與組員之間的相互溝通。最後,由於她還算是比較聰明的學生,做出來的東西勉強過關,到也沒有對小組的整體成績產生多大影響。不過令我驚訝的是,當我旁聽完這堂討論課後,這名女孩居然找到我表示覺得非常愧疚。

我開始安慰她,告訴她這並不算什麼,即便在中國由於方言不同,到了一個陌生城市都有些無所適從的感覺,更何況遠行萬里到了一個陌生的國度,學習生活上都難免有更強的不適應。不過不適應導致不好意思張口說英語卻並非是消極對待課堂討論的藉口。

其實美國人都非常的友好,即使你的口語不是很流利,他們也絕對不會嘲笑你的,而且他們反而還會覺得你能說成那樣,已經很了不起了。因此,無論是美國也好,其他一些海外留學國家也罷,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對於這種採取課堂小組討論的授課方式,留學生要積極參加,並且從始自終都要堅持與老師同學保持互動狀態,只有這樣,大學光陰下來,我們不僅能夠鍛練出色的口語能力,團隊精神的培養正在每一天都把機遇拋給了你,就等著你堅信果敢的去捕捉了!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