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者意願攸關中國經濟發展與民主化

多位學者專家今天在一場座談會指出,金融危機將挑戰亞洲民主政治發展,中國經濟發展雖可使之走向民主,但關鍵在於領導階層願不願意順勢而為,讓人民享有人權與自由。

駐紐約臺北經文處今晚與著名人權及新聞團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合辦"經濟無常時期之亞洲民主發展趨勢"研討會,由經文處新聞組主任翁桂堂開場,近60位紐約學界、媒體及人權組織人士出席。

紐約經文處長高振群致詞時強調,臺灣民主成就及經濟奇蹟在亞洲居於重要地位,使得臺灣經驗對亞洲甚至全球具重要性。

"自由之家"紐約辦公室主任普丁頓(ArchPuddington)表示,臺灣的民主成就相當亮眼,根據自由之家過去幾年評比,臺灣也都是亞洲國家中民主表現最佳國家之一,兩次政黨輪替更是難能可貴。

研討會由"自由之家"紐約辦公室副主任華克(Chris Walker)主持。這個組織亞洲研究員庫克(Sarah Cook)指出,全球一半沒有自由的人口出現在亞太地區,其中大部分在中國;亞太國家民主及自由程度逐步提高,日本與臺灣自由度居首,但中國、緬甸、北韓依舊毫無進展。

中國走向民主化議題在會中引起諸多討論。紐約福德漢大學(Fordham University)法學院教授凱洛格(Thomas Kellogg)認為,"公盟"等人權團體在中國成立,政府資訊朝公開化推進以及中國對法制改革的呼聲,均可視為中國走向開放的正面意義。

不過,他舉中國羈押劉曉波等人權運動人士,今年9月迄今53位律師執照遭撤銷,還有一些NGO組織遭致迫害,加上未能明確說明如何推動政治與法制改革,顯見中國的人權與自由依舊處於不穩定階段。

卡內基國際事務道德協會(Carnegie Council for Ethics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資深研究員沃吉(William Vocke)指出,過去有人高舉"亞洲價值",認為西方民主不適合亞洲,但從臺灣成功的民主經驗得知西方民主可以適用於亞洲國家。

他與及裡契蒙大學(University of Richmond)教授王維正均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可能驅使它走向民主,但關鍵之處還是中國領導階層願不願意順勢而為,讓人民享有充分的人權與自由。

王維正還指出,中國、北韓、緬甸、寮國雖然強壯,但短期內看不到走向民主或享有自由的可能性;民主政治雖然有助於經濟發展,也會享有較佳的和平機會,但經濟發展卻不見得帶來民主自由,經濟危機更可能衝擊民主發展。

不少與會者關切新科技發展與民主化進程的關聯,美國對協助亞洲國家民主化的實際作為,以及中國中產階級對於民主化的態度等,更有來自大陸出席者批評中國封閉"自由之家"年度報告傳播至中國。

"自由之家"是美國羅斯福總統夫人艾蓮諾女士(Eleanor Roosevelt)在1941年發起成立的超黨派、非營利組織,提倡民主制度、保障人權、獨立自主的媒體環境為宗旨。

"自由之家"每年發表全球自由度報告(Freedomin the World)及全球新聞自由度報告(Freedom ofthe Press),被視為全球自由度最具權威的評量報告之一。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