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說法很新穎,屬於腦筋急轉彎、具有創造性。但是是而非,即經不起推敲,也難以實現。在現代社會裏,商品生產的總流程中,環境資源與其它的傳統資源,比如木材、礦石、棉花一樣,都是一種原材料,要記入成本的。也就是說應該包括在商品的總價格之中。你總不能在一噸的鋼材售價之外,再加上一個附加的污染價格吧?
鋼材製造商因保護環境而付出的成本,比如煉鋼廠在廢氣、廢水處理上所花的錢,已經包含在最後的出廠價裡面了。同樣,中國商品的出口價也應該包含了環境污染的代價。總不能在做完買賣之後,再叫買主另外付錢吧?
氣候變化司談判處處長李高先生的這種說法實際上暴露出了一個秘密,就是中國商品的價格沒有包括環境資源的掠奪和破壞。中國的經濟發展是以環境污染與資源破壞為代價的,是以子孫後代的基本生存狀態為代價的。
這個問題我過去談過已經很多了,現在我們只來談一下官方的詭辯術。讓我們來看看中國官方過去是怎麼來談論這個環境問題的。
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大約是在八十年代之前吧,中國政府一直把發達國家裡的環境保護運動解釋為反政府運動,說成國際階級鬥爭的表現,是資本主義黑暗面大暴露。在宣傳中往往語帶譏諷、幸災樂禍。既然生態危機就是資本主義危機,那麼社會主義的中國就不會有生態問題。那是他們的想法。事實證明,這種愚昧的意識形態化的認識使我們置外於生態保護的世界性潮流,長期處於盲目狀態。
1972年聯和國在斯德哥爾摩召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中國的媒體對自己已經開始嚴重化的環境問題隻字不提,卻趁機抨擊美日等發達國家的環境污染,上綱上線,歸結為資本主義的制度性危機。
中國是參加了這次大會的,但是卻拒絕參加會議綱領性文件《人類環境宣言》的表決和簽署。理由是這個宣言沒有指出環境污染的主要社會根源是帝國主義、新老殖民主義、特別是超級大國推行的掠奪政策、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
在中國的各種報刊宣傳中不斷地攻擊發達國家,在人類環境問題上大肆散佈悲觀、絕望的論調,正是資本主義日暮途窮的無可奈何的哀鳴。目前不是生態危機到來了,而是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總危機加深了;不是資源枯竭了,而是正如列寧所指出的,資本主義這個反革命制度已經枯竭了,它的社會力量已經枯竭了;認為國際壟斷資產階級掩蓋環境問題的階級實質,也是當前國際階級鬥爭的一個側面。
現在再來翻這些老帳,真是恍若隔世。中國環境破壞已超過經濟發展的速度,動搖了整個民族的基本生存基礎。說到底,中國惡化的第一受害者是我們自己而不是別人。現在李高先生要進口國為中國的環境污染負責,人家再傻也不會為中國這種高投入、高污染、不顧民眾死活的生產方式買單的。這不過是中國權貴資本欺騙自己人民的一種手段而已。
(文章只代表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根據錄音整理,未經作者審校)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