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批中共 世界遠未認識共產恐怖(圖)

拒絕忘記--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荷塔慕勒(附照片)

 2009-10-15 13:2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5
    小字



 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對中[共]國等提出批評

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馬尼亞裔德國人赫爾塔·米勒批評說,世界對於共產黨歷史上所實施的恐怖主義暴行還遠遠沒有足夠的認識。

她在接受德國《時代週報》採訪時說,人們應當密切關注世界上專制政權的所作所為,而不應當對它們聽之任之。遺憾的是,世界上還有那麼多專制政權的存在,專制政權仍然生生不息。想想本年度的法蘭克福主賓國中國,想想被保安人員毆打的中國藝術家艾未未就知道了。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如今世界仍然對專制政權採取讓步,容忍,並努力尋求妥協的態度。

對於獲獎米勒表示,非常榮幸我所涉及的話題得到了嘉獎。而我作品的話題永遠都是關於專制體制的,關於集權國家有計畫地摧毀它所不容的個人意志的。我為我的那些在集權恐怖主義下的犧牲的朋友們感到自豪。而他們並不在少數。

德國之聲

-------------------------------
拒絕忘記--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荷塔慕勒(附照片)


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了給德裔羅馬尼亞女作家荷塔·慕勒 (Herta Muller),對於慕勒,美國的一般反應是:沒聽過、美國作家又落選了、以及為什麼又是歐洲作家。不過,對於華裔讀者來說,雖然對她也感到陌生,但是對她所寫的小說內容,應該不會感到陌生,因為她筆下的人物,大都是共產極權統治下受迫害的人民。

紐約時報2001年的一篇書評說,慕勒小說描寫的平民百姓,在羅馬尼亞齊奧塞斯庫極權統治下,本身也變得粗暴起來,夫妻之間、家庭成員之間、以及親密朋友之間的互相背叛,成為她筆下常見的人際關係。對於華裔讀者來說,這種人際關係大都耳熟能詳,只要回想一下自反右到文革長達20年的思想改造和批鬥,就可一一得到對證。

慕勒筆下的「極權統治下的生活」,當然會因為人和環境的不同而有所分別。例如,因為慕勒是女作家,所以女性的聲音也特別明顯。慕勒在1970年代上大學,主修文學,在她的小說「青李之地」 (The Land of Green Plums)也寫到女大學生的故事。書裡說,秘密警察喜歡搶奪人民種植的李子,甚至在李子還未成熟時,就去偷摘;女生有如青李,任由秘密警察掠奪,女主角蘿拉被秘密警察盯上了,最後被迫自殺。

大學畢業後,慕勒曾到工廠工作,她的小說「約見」(Appointments)也寫到一名常被秘密警察約見的車衣女工,秘密警察每次約見,都逼她「坦白」,交代內心秘密;她不知道何時會被約見,也不知道在那一次約見會遭到逮捕,因此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書中沒有說出女工的名字,因為她每次被約見時,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I am nothing),姓名當然也就不重要。

在其中的一次坦白中,女工說,她很想移民,離開羅馬尼亞,於是在車衣時,她把自己的名字、住址和一張寫上「跟我結婚」的字條,縫到男裝的外衣上,而那些外衣是準備運到義大利的。

慕勒在1987年真的離開羅馬尼亞 (在柏林圍牆崩坍前兩年),移民到西柏林。在小說「用一條腿走路」 (Traveling on One Leg)中,慕勒也寫到一名女子從羅馬尼亞被放逐到德國的感受。這個叫做愛蓮的30歲女子,認識了三名西柏林男子,他們都不快樂,她不明白,為什麼他們會不快樂,在羅馬尼亞,人們不快樂的理由很簡單,而且只有一個,那就是極權政府不讓人生活。愛蓮忘不了受迫害的經驗,心中陰影揮之不去,情況就像只能用一條腿走路。

瑞典的諾貝爾文學獎評審把獎頒給慕勒,原因之一可能就是提醒世人,東歐和前蘇聯的共產極權統治雖已瓦解20年,但是極權統治對人的迫害,不能忘記,也不應忘記;或者可以這樣說,經歷過被迫害的慕勒,拒絕忘記,也提醒世人,不要忘記。

世界日報


来源:德國之聲 世界日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