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張的房子是父母掏錢付的首付款,可由於房款太高,買房後小張每月仍需要父母支持才能負擔貸款。小張不禁長嘆,原以為工作了就能自食其力,可現在房價壓的自己不做"啃老族"也不行!
全國有超過85%的青年多少存在"啃老"現象,其中尤其以房價高漲是一大主因。今年1月到7月,合肥商品房每平方米價格上漲了300元左右,成交均價約 4316.93元/㎡。而合肥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5716元,月均2619元,雖也呈上漲趨勢,但與節節攀高的房價相比,仍顯得微乎其微。
人們常用"剛性需求旺盛"來形容房市超乎尋常的紅火。7、8月本是樓市的"淡季",合肥樓市卻量價齊升,兩月銷售量均突破萬套大關。而在進入"金九" 的第三週,合肥一週就賣出了2706套房子,創造了今年以來住宅周的成交第二高記錄。在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個樓盤在開盤當日即被認籌訂購400套房子,火爆場面連開發商也始料未及,這其中尤以70、80年代人為購房主力,"安家落戶""結婚購房"是一大理由。但被忽略的是,買房首付動輒需要數十萬元不等,70、80年代人何來的積蓄買房。事實證明,買房需要父母支持的,佔大部分或絕大部分。甚至可以說"啃老"一詞的流行與買房有很大關係。
有人稱,中國的高房價透支了三代人,確有道理。如果光靠夫妻雙方財力,要不吃不喝努力27年才能買到一套房。27年,相當於一個普通人一生的工作年月,卻全部貢獻給了房子。究竟是"房奴啃老"還是"房價啃老"?人們不禁這樣疑問。
實事求是的說,我想沒有人願意淪為房奴,更沒有人願意"啃老"。有網友發帖召集千餘人湊齊首付買房,然後以抽籤形式決定房子歸屬。此事看似詼諧,但更多表現出來的是當代年輕人的無奈與困惑,以及在"房奴"與"啃老"之間的掙扎與徘徊。
"啃老"很普遍,更多是無奈
" 啃老族"其實是對一些游手好閑的青年的稱呼,但在當今社會上卻再次湧現,這與現今房價的高漲有很大關係。現在的房子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年輕人要買房,錢從哪裡來?只有向父母伸手。有調查顯示,全國約80%的年輕人都需要依靠父母的財力買房,父母也習慣了"被啃"。
小王由於結婚急需買房,可自己幾年來的存款也不過3、4萬,連買房的首付都不夠。無奈只有向父母借款,父母省吃儉用節省下來的10萬元一次給了他,小王再貸款30萬,如願買了新房。可小王一點也不高興,因為相對於他一個月2000塊的工資,就算用公積金償還一部分貸款,自己一個月還要再還1500元左右的貸款,實在壓力太大。小王說:"其實我想用自己的能力去買房結婚,但房價太高了,而且還不停地漲,眼看自己的收入漲幅還不如房價漲得快,只有向二老求救,不光如此,還了房貸,我還要經常去二老那裡蹭飯,結婚事情也還是要往後推推,一個房子就把我們一家的積蓄都掏光了,真是無奈。"
李靜是一名合肥某國有企業的部門女主管,她告訴記者:"現在找男朋友,首先要看看他有沒有房,有沒有貸款,還要考量他老爸老媽的經濟實力。"李靜開玩笑的解釋道:"男朋友有房不一定是他的,要看看有沒有貸款,有貸款的只能說是有了居住權,隨時都有被銀行收回的可能;另一個重要的就是他的父母問題,他有貸款也沒有關係,只要他父母經濟實力強,到時候還了房貸月供後,沒錢吃飯,他們肯定會管吃管用的。"這種心態看似功利,但在年輕人中其實很普遍。
而當一個現象成為普遍時,我們應該更關注其產生的原因。對大多數青年的大額消費調查中可以看出,造成青年收入與支出嚴重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購房支出。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房價與年收入比例平均在1:29左右,個別地區超過1:50以上,嚴重超過國外大多數國家,08年美國房價與年收入比例在1:5 左右。
" 房價催生‘啃老族'"雖然過於片面,但卻真實地反應社會現實。有一位80後網友,近期準備結婚打算買房,苦於自己是"月光族",又不想做"啃老族",於是籌劃千人購房的活動。他計畫召集1500人,每人出100元,湊齊首付買房,然後以抽籤形式決定房子歸屬。雖然有網友稱其為玩笑,但其中表現出來的是當代年輕人的無奈與困惑,以及更多的思考和探尋。
"啃老"是表象,房價高是本質
據悉,該書通過一個個曲折離奇的真實案例,揭示了中國啃老族的生存現狀。
合肥市房產局的統計數字顯示,7月份合肥住宅類商品房銷售套數今年以來首次突破萬套,達11156套,銷售金額則首次突破40億元;8月份合肥市住宅類商品房銷售套數達11100套,成為繼7月份後全年第二個銷售量突破萬套的月份。進入"金九"後,合肥樓市均價4313元一平米,一週備案面積就達 28.5萬平米,已正式步入階段性銷售旺季。
與此相比,市民的工資與房價相比卻相形見絀。今年上半年安徽省城鎮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3238元,月均2206元;合肥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5716元,月均2619元。換而言之,市民一個月的平均工資只能買到半平米的房子。
"如此高的房價,我什麼時候才能住上自己的房子",從事IT行業的小翟說,"雖然我的收入已經不算低了,但相對於這麼高的房價,我真的無所適從。"
" 啃老買房"似乎成了無奈的選擇,有網友說,父母奮鬥了一輩子,節省了一輩子,到退休了還要為自己揹負購房壓力,自己也感到痛心。但面對結婚階段的住房困難,父母是唯一能幫助自己的人。我們看到的普遍情況是,購房新人後面,常有三個家庭在支撐:雙方父母拿出首付,子女自己完成按揭。甚至有的子女不能獨立完成月供,部分按揭款還需要父母幫助。
高房價帶來的高壓力,使得房地產市場發生每一點變化,都會引起網友的極大關注。據報載,在合肥市本地一家購房俱樂部,網友們就對房價持不同觀點展開激烈爭論。一方觀點為 "反對暴漲",一位名為"金魚姬"的網友表示,房價水平已高出了一般居民的收入水平,兩代人的積蓄買一棟房子,還要背幾十年的貸款,這太不公平了!"心室出租"網友更是發起簽名帖:下半年大家一起觀望,非讓合肥的樓價跌下來!名為"唐雪峰"的網友則認為:房價是市場需求的反映,合肥房價持續上漲仍然是趨勢。
高房價更是催生各種驚人之語,如推高房價的 "丈母娘理論"等,且不論該理論是否正確,但其中多少飽含了對房價上漲的無奈之情。《城市商報》曾披露,工商銀行蘇州分行今年1-6月,個貸的數字猛增,達到26億,除了2000萬其他個人貸款,剩下的都是房貸,而7月單月房貸更是創記錄地達到11億。老百姓緣何這麼熱衷於貸款買房,原因要區分。一方是的確需要住房,例如新婚用房、經濟適用房,這些都是老百姓改善居住條件的"剛性需求",另一方面部分投機者利用房價上漲獲利,屬於營利性的投資行為。更有甚者部分開發商惡意炒作,上演一出出"買房退房"鬧劇。縱觀各種情況,銀行在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能夠一次性支付房款的老百姓很少,而貸款是大頭。開發商也在自有資金有限的前提下,大量向銀行舉債,同時銀行因為貸款利息豐厚,樂此不疲的大量放貸。火熱的房市以及不斷推高的房價,讓越來越多的年輕購房者走入 "啃老"的怪圈。
理性消費,不做"啃老族"
的確,中國的傳統觀念認為"安家才能落戶",房子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房子也由此被賦予了太多的附加功能。房子不僅是一種身份的體現,更是一種資源享有權的確認,從結婚、子女上學到就業,都離不開房子。傳言現在女白領擇偶的標準之一,就是希望男青年有房子。因此,"房奴"追求的不僅僅是一套房子的居住權,而是其帶來系列"功能"。
中國的傳統習慣決定父母給孩子安排了太多,付出了太多。當孩子無力承受房價的負擔時,往往是家長甚至整個家庭挺身而出,接下這副擔子,由此會有"一套房子掏空幾代人"的說法。而在國外則恰恰相反,美國人無論父母貧富,35歲以前大都是租房住,為了不給家人帶來負擔,只有當自己積累到足夠的資產,才會考慮購房、買車。這種觀念甚值得我們提倡。
合肥一家二手房交易中心的導購小周表示,他在工作中遇到的購買主力大多為"80 後",這部分人經歷了本科擴招、就業困難、工作年限少等各種社會變革,一般都少有積蓄,因此不建議他們超過自己負擔能力強行購房,而可以選擇租房來滿足居住需求。等到工作步入相對的穩定期,收入較為豐厚的時候,再考慮買房。買房時不一定要選擇一步到位購買新房,可以先選擇購買總價較低的二手房,考慮依靠父母支付首付,然後自己承擔月供,一方面可以少支出個人積蓄,有利於規劃理財,另一方面待遇穩定可以有效地選擇貸款方式,如公積金貸款或長期貸款,以減輕每月的負擔。如果初次置業就追求過高的目標,過早地將大量積蓄投入到房產中,還要因為要保證每月的月供不敢輕易變動工作,也會影響到個人發展事業。
小周認為,從長期來看,房價的上漲是必然趨勢,大量資本包括央企均爭先恐後湧入房地產業欲從中分一杯羹,從而造成各地"地王"頻現的現象。就以合肥為例,近期綠地集團以10.8億元拿下合肥政務區的絕版地塊成為合肥"新地王",此舉為合肥房價樹立了新標桿,5120元的樓面價勢必會帶動政務區周邊房價的新一輪波動。
因此,消費者除了應"理性投資、適度消費"之外,"房價啃老"現象恐怕還是得依靠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政策性平衡才能得以真正解決。政府應一定程度遏制央企進入房地產業的數額,以減輕房地產業泡沫化;加強對銀行的監管,避免無限制房貸和違規放貸;加強對房產開發商的監管,避免出現違規操作和擾亂市場健康發展的行為。同時,也應考慮如何將有限的住房供應在保障與市場之間權衡分配,比如提供大量的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等等,完善經適房的配套措施,如銀行貸款難、交通不便、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真正將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的功能落到實處,使人人能"居者有其屋"。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高房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