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印度恆河邊的火葬(圖)

 2009-10-10 23:2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十幾年前的事情了,1997年夏天,我初次遊歷印度時,曾在聖地瓦臘納西的恆河邊親眼目睹印度人火葬的全景,並在拙作《數字和玫瑰》中作了描述。遺憾的是,印度人不讓拍照。最近,我的朋友、瑜珈老師Gogo小姐獨自一人前往尼泊爾和西藏遊歷了兩個月,親自拍下尼泊爾河邊(據她說此河是恆河上游)的一個火葬場面。尼泊爾也是印度教國家,因此他們的宗教禮節大體相似。現經得Gogo小姐的同意,把照片連同我的舊作貼在這裡,供博友欣賞。




我住進阿拉那達旅店的時候,裡面只有一位義大利青年,他的名字叫馬基雅弗利,聽起來非常耳熟,一問果然是那位大哲學家的後裔。作為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君王的座上客和西方政治哲學的代表人物,馬基雅弗利的傳世之作《君主論》被十七世紀英國的關鍵性人物克倫威爾奉為政治智慧的精華,他最著名的一句格言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擇手段。而我眼前的這位馬基雅弗利卻顯得溫文爾雅,他現在就讀於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博洛尼亞大學,專攻東方哲學。馬基雅弗利利用暑假來印度旅行,並在瓦臘納西的一所學院學習梵文和瑜珈,為了節約費用,他租了一間看不見風景的房間。更令我驚訝的是,馬基雅弗利會說簡單的中文,原來他到過中國,他的一件T恤杉上就寫著「我登上了長城」。

 一個陰雨綿綿的中午,我和馬基雅弗利結伴去看河邊的火葬。瓦臘納西有兩座ghat是專門用來火葬的,我們去的那座叫瑪卡尼卡,走在彎曲狹窄的石板路上,不時被迎面過來的水牛攔住去路,牛在印度神聖不可冒犯,如果不小心,有可能被它頂著屁股。有時候,牛坐在大街中央打盹,汽車只好繞道而行。有一年新德里的國慶節遊行,牛甚至被用來拉米格戰鬥機。不一會,路旁出現了成堆的柴垛,不用說火葬場就在附近了,一陣濃煙夾雜著惡臭的氣味飄過,眼前隨之出現了半個足球場大的空地,有十幾堆柴火正燃燒著,四週一片黑壓壓的人群,間或露出幾副竹子擔架,上面躺著裹著白布的屍體。

據馬基雅弗利介紹,擔架上有些人尚未嚥氣,他們從遙遠的地方趕來,是為了到聖城作最後的旅行。火葬場的另一頭便是恆河,水流在那裡拐了個彎,顯得相對寧靜、安詳。我忽然發現附近有一座三層民宅,一個機敏的男孩把我們領到屋頂上,我終於見到了那動人的一幕,有幾堆柴火燒得只剩下骨頭了。雖然我聽說拍照是件絕對危險的事,還是把相機藏在雨傘裡面,鏡頭向上偷偷摁下了快門,在那一瞬間撐著花傘的馬基雅弗利露出驚恐之色,而那個印度男孩則一副木然的表情,我們塞給男孩幾塊盧比,迅速撤離了現場。

回到旅店以後,再看那些絡繹不絕來到河邊沐浴的人群,我的心情相對平靜了許多,似乎不覺得河水有多髒了。黃昏時分,我搭乘從上游漂來的一隻舢板順流而下,由於河床的升高,這個城市有幾座神廟處於河水的圍困之中,形成一道亮麗獨特的風景線,令我想起古羅馬諷刺詩人玉外納的詩句:恆河之水天上來。翌日凌晨,我尚在睡夢中,忽然聽到了一陣祈禱的歌聲,旋律憂傷動人,有生以來我第一次被歌聲打動得流下了熱淚,使以往聆聽過的那些基督教唱詩班黯然失色。起床以後,店主告訴我說,這是一夥從泰米爾納德邦來的印度教信徒沐浴時所唱的歌,我的思緒又一次飛向了南方,是否需要另一次印度之旅,以彌補此行留下的種種遺憾?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