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立法7宗罪禁言 啟 "護城工程"禁行(圖)


針刺事件後的烏魯木齊(路透社)

【看中國記者蘇修賢綜合報導】根據官方媒體中新網報導,新疆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日前通過《自治區資訊化促進條例》,該條例制訂了關於禁止利用資訊網路實施7種行為的規定。有關專家表示:"利用‘禁止規定'來促進資訊化,真是令人匪夷所思",綜觀其他國家的資訊發展過程,還沒見過"越禁越發達的"。

被立法禁止的7種行為包含危害國家安全、破壞民族團結、煽動民族分裂、涉及侵犯知識產權、提供、製作、發布或者傳播虛假資訊、散步淫穢、色情、暴力等;此外,該條例更強化網路監管部門的權力,使其加強網際網路監管、對網路資訊的傳播進行更嚴格審查等。

按新疆人大常委會委員們表示,需要推出資訊化促進條例,是因烏魯木齊75事件中,境內外勢力利用網際網路及電話、簡訊大肆製造、散播謠言,才希望製法防範犯罪;然而,該條例一出,許多民眾深感不滿,並以"惡法"形容:"這將進一步箝制網上言論自由"。

有網友直接點出:"惡法說嚴禁‘破壞民族團結',這帽子可以扣給任何討論維漢關係的言論";中國政法大學客座教授王友金也說明此法難以施行之處:"什麼叫顛覆國家?什麼叫煽動叛亂?這個國家安全法,都沒有細則規定,所以操作困難";更有網友表示:"我認為對國家的言論自由不樂觀,新疆起了壞的示範作用"。

從政府立法角度觀察,一方面禁止民眾言論自由,而另一方面又加大政府監管的權力,專家質疑,這是獨裁政權"一言堂"的明確表示,"政府一旦認定你是‘傳播虛假資訊',很可能帽子就扣上了,很難脫身逃罪了",而這是政治恐怖的開始。

除資訊相關的限制外,中新網也指出,新疆烏魯木齊21條線的876輛公共汽車,自27日起,全數裝上GPS智慧系統,以便監控;新華網也報導烏魯木齊的 "護城工程"已全面啟動,全疆分成五層查控體系,依托55個公路卡點,凡前往烏魯木齊和進出市區的所有人車進行嚴格檢查。雖有許多民眾表示生活不便,然而據官方規定,"限制重重"的生活將持續到10月10日。


本文留言

作者蘇修賢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