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所謂的民主普選問題,是指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選舉。
香港回歸至今,行政長官及立法會60個議席都不是由普選產生,前者僅由一個8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出,後者則漸次演變,但至今也只有半數議席透過地方直選產生,其餘半數議席為功能組別選舉,即由各行各業的員工投票選出自己界別的代表。
民主派一直批評行政長官的選舉為「小圈子選舉」,又要求撤銷立法會功能組別選舉,全部改由一人一票選出。但北京方面從未點頭。
在普選問題上,北京方面的一貫立場是必須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推行,不能一步到位;而基本法對2007年以前的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選舉模式早有規定,顯示北京對香港回歸頭10年的政制發展早有定論。
至於以後的選舉模式,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曾於2007年底議決,2017年香港可普選行政長官,立法會全體議席普選最快可於2020年實施。
人大常委會同時規定,2012年的立法會及行政長官選舉仍須按照循序漸進原則舉行。此外,立法會議席仍然是一半由直選產生,另一半由功能組別產生。
當前,特別行政區政府正準備就2012年的兩個選舉方案訂定具體辦法。至於2017年以後的選舉模式,本屆特區政府已經表明不會處理,待由下任行政長官處理。
當年人大常委會做出上述決定後,外界普遍認為,北京算是給了香港的民主發展一個比較清晰的路線。因此,在草案出爐後,民眾似乎對民主議題變得冷淡。霎時間,一直主打普選議題令自身站在「道德制高點」並獲得民眾支持的泛民主派也失去了著力點。
不過,在一輪沉寂後,近日民主派卻在普選問題上向北京重新「宣戰」,就2012年及以後的選舉模式提出具體方案。
這些方案包括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時,必須放寬參選門檻。因為,儘管北京方面同意2017年香港可以普選行政長官,但外界預料屆時北京方面將會限制候選人的產生模式,以免「不受歡迎」的人出任行政長官。
在提名行政長官候選人上,他們又提出,2012年的行政長官候選人只要獲得10萬名民眾連署,即可參選,這與當前基本法的規定很有出入。
今天泛民主派在閉門會議後決定,如果特別行政區政府訂定的2012年的選舉模式未能符合他們的意向,又或未能提出2017年的選舉模式,泛民主派的立法會議員將於2012年任滿前先行辭職,稍後再參選。
在泛民主派眼中,辭職後再參選,是間接考驗選民是否支持他們爭取普選的一種公投。
對於民主派此時就普選問題如此激烈表態,一些分析指出,原因之一可能是泛民主派覺得人大常委會提出普選路線後,港人似乎已不太關注民主問題,因此,他們有必要採取行動來喚起港人對民主的持續關注。
事實上,在受到全球金融海嘯衝擊下,香港當局正集中全力處理經濟復甦的問題,而各種調查顯示,此刻民眾關注經濟民生的程度遠遠超過民主發展。
但無論是那些原因,泛民主派就以辭職方式來表達不滿,似乎已達成強烈的共識,一旦貫徹主張,也必定為香港社會帶來衝擊並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
更引人關注的是,有分析家覺得泛民主派此舉大有與北京當局「攤牌」的味道。文匯報於今天發表的一篇署名文章就指出,香港正處於暴風雨的前夕,需要敢於迎接暴風雨的政治領袖和政治人物。
文章還質問:「香港居民對於政治『攤牌』可能帶來的無可避免的震動作好準備了嗎?」
北京方面至今沒有回應泛民主派的表態,但從北京方面過往的一貫態度來看,它接受泛民主派所提出的選舉方案的機會很低;而此事是否導致北京與泛民主派「攤牌」,相信很快也可以看到端倪。
- 關鍵字搜索:
- 香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