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反腐敗徒勞無功

在中共"十八大"之前最重要的會議、也就是十七屆四中全會前夕,中央部委等機關展開確實落實中共已經公布的四大反覆串聯文件,制定部門執行規定和執行細則的活動。與這個活動相配合,中共重拳出擊,抓捕和判決了一批涉嫌貪污的官員。其中,國際媒體《BBC》一天就發布了三條有關巨貪的新聞

一,首都國際機場前董事長李培英,因貪污受賄上億元人民幣,被執行死刑。

二,核工業集團總經理康日新,目前正在接受調查,涉及的金額高達十八億元人民幣。

三,香港法庭凍結了正被拘留調查的巨富黃光裕的十六億多港幣。

我們還可以看到,青島中級法院副院長劉青峰涉嫌貪污受賄逾一億元人民幣,被拘押;以及執行局三名法官被拘押;區法院院長畏罪自殺等等。重慶市司法局局長被帶走調查,市民放煙花、煙火慶祝等等。

人們可以看到以反腐敗為主要目標的"六四"民主運動被鎮壓之後,中共不斷進行大規模的反腐敗行動,不斷清理門戶,但這些行動不是以法制為權威進行的,而是依據中共中央的文件、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而展開的,其結果就是人們看到的,腐敗的人數、腐敗的成績越來越高、腐敗的金額越來越大。

制度性的腐敗,不是"別有用心"的異議人士"妖魔化地抹黑",而是鐵的事實。想當年,我在監獄裡看到許多年輕的盜竊犯涉案金額一萬多人民幣、經濟犯涉案金額十多萬人民幣,就被槍斃了。而現在的這些巨貪們,動不動就是上千萬、甚至上億。事實已經不斷地證明,中共自己管自己,用政策反腐敗是難以奏效的。事實已經不斷地證明中共自己的官員、挖心掏肺的腐敗行為,對中共的傷害,遠遠超過幾個異議人士對中共的批評和抨擊帶來的影響,中共自己的官員是中共真正掘墓人。

中共當局這一次的反腐敗行動,從預防到巡視到懲罰,層層把關,似乎有急風暴雨、志在必得的態勢。但是,我要再次預言,在經濟全球化、市場化的今天,政策性的反腐敗一定是徒勞無功的。清理了舊的腐敗門戶,又產生了新的、也許是更惡劣的腐敗門戶。

唯一的途徑是建立健全的社會反腐敗機制。那就是落實公民的權利,使之能夠行使社會監督;實行新聞自由,使之能夠行使"無冕之王"的威力;確立法律的權威,使之能夠成為解決社會問題的準繩。所以在清理門戶之前,需要開放門戶,實行配套的政治改革,才能遏制腐敗的進一步惡化。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傅申奇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