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鑒不遠 顧小利 則大利之殘

戰國晚期的韓非,在他的大著《韓非子》裡談到亡國滅身的"十過",一是"行小忠,則大忠之賊也。"二是"顧小利,則大利之殘也。"這話怎麼說呢?他舉歷史的案例:

共王、司馬子反、豎谷陽的故事

從前楚共王與晉厲公戰於鄢陵,楚國不但吃了敗仗,共王甚且被射傷了一隻眼睛。當兩軍酣戰之際,楚國的指揮官司馬子反渴而求飲,傳令兵豎谷陽知道長官好酒,就操觴酒而進之;子反假意說:"這是什麼時候嘛,你竟然叫我喝酒!"豎谷陽狡黠地笑笑,說:"是水,不是酒。"

司馬子反也就喝了,既然喝了,當然要盡興;既然盡興,則往往而醉。戰事不利,共王當然要找指揮官來商討對策,而指揮官已醉,便託辭心痛不能與會。楚共王這一驚,非同小可:"陣前而指揮官病重,還得了!"便匆忙御駕親往視疾;誰知才到營房門口,便聞酒臭衝鼻。共王氣得門也不進了:"難怪我軍要敗!"下令殺了子反,然後退兵。

韓非子說:"豎谷陽哪會存心害自己的長官呢?只因為忠他,愛他;反倒是害了他,可見‘行小忠,則大忠之賊'的話,是一絲不錯的!"

其實,換個角度看,軍紀如此,不敗是無天理的!

那麼,什麼叫"顧小利,則大利之殘"呢?韓非也舉春秋時期「晉假道於虞以伐虢」的史例:

晉獻公、虢公、虞公的故事 

虢國,在今陜西寶雞縣;國雖小,因是王室血胤,封為周天子的卿士。虢仲,即虢公,就是虢國的國君;他不愛他的大夫詹父,自己不能處置,居然在天子跟前告狀。

這樣的國君,豈不是大有問題嗎?果然反被詹父倒告了回來,周天子竟出兵伐虢;魯桓公十年夏,虢公乃流亡到虞國,虞在今河南虞城縣,也是一個歪七扭八的小國。

《左傳》說,虞公的弟弟虞叔本來有一塊美玉,虞公不顧身份地向他要,他不給;後來想起"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古諺,說:"那就給了吧,何必拿這勞什子來賈害?"

然而,虞公得寸進尺,又向他要寶劍;虞叔說:"這叫貪得無饜了,再讓步,連我這條小命也賠上了!"於是發動政變,他哥哥乃出奔共池。

我常以為,人之不良,莫大於不自量。虢仲返國後,居然在魯莊公二十六年秋、冬連續二次侵晉,真不知他何德何能,而敢這樣挑釁?二十七年冬,晉侯將伐虢,大夫士蒍說:"且慢!我們先養其驕氣,因為虢公性驕,若驟然勝我,便志得意滿,便目空一切,則必棄其民而無眾,無眾而後伐之,其誰能御?"

晉獻公從其計,按捺下來。接著魯閔公二年春,虢公敗犬戎於渭、汭,大夫舟之僑憂心忡忡地說:"無德而祿,其禍國之殃乎?唉,天所以亡我。"乃舉家移民晉國。晉君臣更進一步定計,作好亡虢準備。

《左傳》說:魯僖公二年春,晉大夫荀息請以屈地的汗血寶馬、和垂棘的白璧賄賂虞公,請他借路以伐虢。晉獻公不舍地說:"這兩樣恰是我的寶貝啊。"荀息笑說:"只要虞公借路,您的寶貝就像從內府存到外庫一般,有什麼損失呢?"

"但是,他們有個宮之奇在,這老傢伙,可精明得緊呢!"荀息說:"無妨。宮之奇個性懦弱,不至於強諫;就算強諫,虞公也不會接受,因為他們從小一起長大,親如家人的感情常常不會聽從一方的意見的。"

於是計定;虞公不但答應借道,還要為晉打頭陣,以答謝晉的慨贈。宮之奇諫,果不聽。那一年的夏天,晉·里克、荀息帥師會虞師伐虢,滅了下陽;奇怪的是,虢公竟然無動於衷。秋天,虢公出兵擊戎,敗之於桑田。

晉國的卜偃看到這等的領導者,慨嘆說:"虢必亡矣!自己的領地下陽被佔,居然不知戒懼;還出兵耀武第三世界的小戎狄,這是老天蒙著他的眼睛讓他胡搞,讓他死得快些啊!"

僖公五年秋,晉又向虞借路伐虢,宮之奇又加切諫,說:"我們兩國互為表裡,所謂唇亡齒寒的局面正是這樣;虢亡,虞必從之!不能再借道了......"虞公閑雅地說:"晉是我們的宗親,哪會害我們呢?"宮之奇急得口齒不清:"國際之間......不是這樣的......"虞公還是不聽,宮之奇乃帶著族人流亡海外,說:"再不走,就遲了;國亡,拖不過今年的!"

八月甲午,晉侯圍上陽;冬十二月丙子朔,滅虢。回師滅虞,俘虜了虞公而數之罪,說:"虢狠愎,而虞貪利;國不亡,是悖天理!"《公羊傳》寫晉國君臣在虞公面前的戲謔話,讀之令人氣結:"虞公抱寶牽馬來請降。荀息得意地笑問:"臣之謀何如?"晉獻公豎起大拇指,說:"要得!我的白璧非但無瑕,還更見光彩晶瑩呢;只是,馬齒徒增,更見驃颻而已。"君臣睥睨著虞公,相對大笑。

韓非子讀到這裡,掩卷而嘆,說:"這就是‘顧小利,則大利之殘'了! "

 

本文留言

作者一拙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