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最後的遷移:國民黨為保名畫扔掉黃金(組圖)

 2009-08-18 20:3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12月9日,成都新津機場,國民黨當局一批政府官員——行政院院長閻錫山丶副院長朱家驊丶秘書長賈景德丶「政務委員」陳立夫以及教育部部長杭立武 —— 即將從這裡撤離大陸,前往臺灣。

飛機還沒起飛一幫人等候在機場上,別人還好唯獨閻錫山表現奇怪。他隨身攜帶著兩口箱子,一口被他坐著另一口放在手邊,神情恍惚身體微搖。

杭立武一到機場便發現了閻錫山的反常,但他以為那是因為行政院長正陷入自己的去國情思之中,因而沒作他想。直到朱家驊和陳立夫把他叫到一邊,幾句話一說杭立武才知道:原來閻錫山的箱子裡裝的是黃金!

而機場上的政府要員們,都正在為閻錫山的黃金犯愁 —— 飛機小,人多,本身就已經超載了,如果閻錫山還要帶上他的黃金,大家性命堪憂。

但閻錫山此人,自辛亥革命組織太原起義至1949年逃離大陸,長期統治晉綏一帶,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人稱「山西土皇帝」,想要勸他在這關鍵時刻放棄黃金,實屬痴心妄想。

杭立武與閻錫山關係一向親厚,朱家驊和陳立夫便把勸說閻錫山的希望寄託在他身上。杭立武想半天,想了個主意出來,由他丶朱家驊丶陳立夫三人共同簽字給閻錫山寫一封保證書,只要他肯放棄這兩箱黃金,到臺北後由他們懇請蔣介石照原數補給他。

這書生氣十足的建議馬上被朱家驊否決了。

三人商議半天,沒有結果。一籌莫展之際,一個誰也沒想到的人——張大千——突然來了,帶來了新麻煩。

張大千乘坐的是西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張群的座車,車子開得極快,風馳電掣衝進機場。車未停穩,張大千便跳下車來,逕直走到杭立武面前說,他帶來了78幅敦煌臨摹壁畫,要求與這批畫同機撤離。

張大千的請求遭到朱家驊等人的拒絕,說飛機已經超載了,你那畫又不只是幾張輕飄飄的紙,那麽重,還要加上一個你,怎麽可能?

但杭立武知道,這78幅敦煌臨摹壁畫雖非古物,其價值並不低於真正的古物。他想要帶走這批畫,但眼前這架飛機的確再也載不下一個人和78幅畫的重量了。

朱家驊和陳立夫對杭立武說:「保護文物是你的責任,你要履責,我們不反對。你去說服閻錫山丟下黃金,把張大千和他的畫帶走吧。」


民國末期,通貨膨脹,紙幣如廢紙,政府官員的薪水都以黃金代替,閻錫山的金條也部分來源於此,想要讓他丟下絕無可能。而且此去臺灣,前路茫茫,誰也不知道將來的景況,非要讓人丟下活命的保障,也屬過分。

然而,杭立武畢竟非一般人可比,他轉身從飛機上拿下了自己的行李,對張大千說:「這裡有二十幾兩黃金,是我的全部積蓄,現在我把它丟下來,運你的畫去臺灣。但是,我有一個條件,這個畫將來不屬於你,你要捐給故宮博物院,捐給政府。」

張大千滿口答應。杭立武又說:「口說無憑,你要立個字據!」

張大千從身上摸出一張名片,當場在名片下寫下了:今後將畫捐給故宮博物院的憑證。

就這樣,最後一班飛機載著5名黨國要員,一名藝術大師丶兩箱黃金和78幅名畫,一同飛抵了臺北松山機場。

到臺北之後,杭立武便將那78幅畫交給「國立中央博物圖書院館聯合管理處」保管。交接時進行清點,發現那78幅畫作中只有62幅是敦煌臨摹壁畫,其餘16幅是張大千私人收藏的古畫。

從內心深處來講,張大千對他那78幅畫是萬般不舍的,當初之所以答應杭立武的要求,不過是情急之下的權宜之計。但他是個聰明人,知道不能直接向杭立武索取,以免授人以出爾反爾的話柄。抵臺幾天後,索要壁畫的藉口就給他找到了,而且還非常之冠冕堂皇 —— 送敦煌壁畫去印度展出。

杭立武明白這是個藉口,但送國外展覽是好事便沒有阻攔,只是一再叮囑張大千一定要言而有信。印度展覽結束後,張大千又把這批畫帶到巴西,直到1969年才兌現承諾託人送回臺灣,重歸臺北故宮博物院。


至此,從1948年12月21日中鼎輪的起航算起,到1949年12月9日新津機場,國民黨最後一班飛機起飛之時為止,從大陸到臺灣共運出多少文物呢?

海運:中鼎輪丶海滬輪丶崑崙艦在64天的時間裏,從南京共運出分屬六個機構的文物和檔案5522箱。其中故宮博物院2972箱丶中博籌備處 852箱丶中央圖書館644箱丶中研院史語所976箱丶北平圖書館18箱以及外交部60箱。

數量雖遠不及抗戰期間南遷的文物,卻佔到了當時全國精華文物中的95%。臺北故宮博物院,便是在這批文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空運:白市驛機場運出河南博物館文物38箱,新津機場運出張大千62幅敦煌臨摹壁畫和16幅私藏古畫。

此外,抗日戰爭勝利後,日本政府從1948年6月到1951年7月,將其在中國境內瘋狂掠奪的部分珍貴文物分裝109箱,分7批陸續歸還中國。第一批4箱已由崑崙艦運至臺灣,其餘105箱則從日本直接運往高雄港,再轉運臺中糖廠。

如此算來,除張大千62幅敦煌臨摹壁畫和16幅私藏古畫外,直接間接運往臺灣的珍貴文物一共有5,606箱。這5,606箱文物中,屬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和中央圖書館的都相繼歸還。河南博物館的文物,送到了臺灣國立歷史文物美術館,即後來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剩下的3879箱25萬多件文物,屬中博籌備處和故宮所有。

1965年8月,中博籌備處和故宮合併,1965年12月臺北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歷經顛沛流離的國寶們,終於有了一個安穩的居所。



来源:文章摘自《故宮》導演看臺北故宮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