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如何實現"美國夢"的同時得到快樂

研究:外表金錢和名氣無法帶來快樂

 2009-07-23 22:1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當人更為關注周遭的人際關係、個人的發展以及社區活動介入的時候,人更為正面的、健康的感受會油然而生。(Getty images)

快樂究竟是由何而來?上佳的外表、足夠的金錢和擁有名氣很像是得到快樂的通行證,然而,一項最新研究結果顯示,這些非但不能帶來快樂,甚至對得到快樂還起著反面的作用。

這個研究結果被刊登在"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期刊的六月號上。該研究是由美國紐約州的羅賈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對147名大學預科(College)畢業生分別在畢業一年和兩年這兩個時間點,就他們的個人目標及感受快樂程度進行調查分析。

調查報告的作者、精神學教授戴西(Edward Deci)指出,達到所謂的"美國夢"完全沒有為受訪者們帶來快樂,相反,還對他們中一些人的不健康造成直接影響。戴西教授指出,那些獲得諸如個人價值的發展等內在目標實現的人遠比那些獲得外在目標的人快樂。究其原因,受訪者告訴戴西教授說,當他們在為金錢、外表和名氣努力的時候,他們感覺自己和在跑步機上奔跑的一粒棋子或一個木偶無異,快樂無從談起。

而同時,那些為了謀求個人發展、營造良好人際關係以及致力於社區關係的人更能感受到實質性的對生活的滿意、身體上的健康和內心的快樂。

戴西教授的調查結果完全同他和Richard Ryan教授之前共同提出的理論一致--健康和安樂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個人對於自主權、能力以及和社會環境關聯的基本需求。

戴西教授強調說,此次的調查雖然也支持了先前科研所論證的"目標設定得越明確,獲得成功的可能性越大",但和先前研究不同的是,本次的研究證實達到目標並不能總能帶來快樂和健康。恰恰相反,對有些物質化的目標的追求會造成人的不健康。

顯然,當人更為關注周遭的人際關係、個人的發展以及社區活動介入的時候,人更為正面的、健康的感受會油然而生。戴西教授認為,如此,人對自我、社會、環境的滿意程度也會隨之提高。

這份研究結果得到了美國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精神學教授盧波密爾斯基(Sonja Lyubomirsky)的共鳴。她完全贊同只有對內在價值的最求才能有助於健康的獲取的說法,她的科研也有類似的調查結果。

根據戴西教授的建議,重要的是要有所平衡--在依舊設定"美國夢"的同時,更要記得更為深刻且重要的目標,那就是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個人能力的發展和對社區的貢獻。

来源:DJY編譯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