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航管革命 2011開啟衛星及數字新紀元

交通部民航局在2002年推動新一代航管自動化CNS/ATM,時間長達10年,新的設備8月起測試,預定2011年上線,這一場航管革命,開啟臺灣航管走入衛星與數字化新紀元。
因應全球民航運輸成長需求,提升飛航安全及效率,國際民航組織(ICAO)在1989年提出CNS/ATM觀念,以衛星與數字科技,加上先進科技和新飛航 程序,建置通訊、導航、監視/飛航管理系統(Communications,Navigation, Surveillance/Air Traffic ManagementSystem),歐、美、紐、澳、星、日、泰、中國大陸都在推動CNS/ATM並分階段實施,臺灣的10年計畫也將大功告成。
臺灣雖不是國際民航組織會員國,民航局說,臺北飛航情報區位在東南亞航路樞紐位置,北接韓國、日本,並延伸至北美洲大陸,西南經香港、曼谷、中亞連接歐洲,估計每天經過臺北飛航情報區的國際班機有3000多架次,尤其因中國大陸經濟持續成長,航空運輸量也日益成長。
行政院在2002年12月核准民航局「臺北飛航情報區通訊、導航、監視與飛航管理(CNS/ATM)發展建置計畫」,總經費新台幣46億元,以10年時間 規劃、建置。這項屬於新一代航管的計畫,包括「通訊」、「導航」、「監視」及「飛航管理」四項子計畫,主要讓航管走向衛星與數字的結合,掃除航管死角,提 升航管效率。
民航局飛航服務總臺指出,CNS/ATM是以衛星科技為基礎的先進數據通訊、衛星導航與監視及信息處理技術,提供陸空雙向精確位置、實時氣象及其它必要數據,減少目前地面航管與飛機駕駛必須利用無線電通話的次數,降低錯誤率。
舉例而言,飛機在高空準備降落時,就可經由新一代航管設備傳輸的數據,得知等待進場飛機的順序,駕駛可以採取更省油的等待模式。
此外,新一代的衛星導航可更精確掌握飛機在空中的位置,飛機也可更彈性選擇較佳航路,縮短航程與時間,降低操作成本;航管單位也可降低航機隔離,紓解航路壅塞情況,並藉自動化航路管理系統,提高服務能量與水平。 
民航局分析,臺北飛航情報區內的A1國際航路連接東京、臺北、香港、曼谷等大都會城市,而連接臺北飛航情報區與仁川飛航情報區的B576航路航行量也穩定 成長,兩岸去年底直航,定期航班也已完成分配,預定7月或8月就會實施,可以預期往來臺北飛航情報區的空中交通流量會持續成長。
新一代航管系統的登場,將可讓臺北飛航情報區的航管服務達到世界水平,進入衛星與數字化的新時代。

本文留言

作者中央社編輯群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