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患者:安眠藥之外的選擇(圖)

 
一個女人在看音樂家吉米里克斯吸菸的訊息"吸菸產生失眠問題"

許多失眠症患者每晚都要面對一個選擇:是服用安眠藥?還是忍受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的痛苦?

醫生們說,長期失眠會影響人的生理和精神健康,導致肥胖症、心臟病以及嚴重的抑鬱症。現在,一項新的研究報告顯示,"談話治療"可以幫助某些人改善睡眠。

十幾年來,西爾維亞.布爾克一直被失眠困擾著。她說每天睡覺前,都會覺得緊張:"我特別緊張,我總是在想,噢!又到晚上了,我又要眼瞪著天花板,熬三、四個鐘頭了。"

加拿大魁北克拉瓦爾大學的查爾斯.莫林博士說,失眠有各種情況:"有些人是晚上睡不著,有些人睡不長,還有人早晨起床時不感覺神清氣爽。"

莫林博士說,對失眠症進行長期治療不容易。許多人對安眠藥產生了依賴性,但這些藥的作用會越來越小。

莫林對160名失眠症患者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在頭六個星期裡,讓病人接受一種所謂"認知行為療法"幫助病人放鬆。同時,病人服用一種常見的安眠藥唑比坦。

莫林說:"最令人感到驚異的發現就是,當你使用雙重方法,認知行為療法配合藥物來治療失眠症時,你可能會認為這種治療方式要長時期持續下去。但是我們發現,經過幾個星期之後,最好停藥,而繼續採用認知行為療法。"

在研究過程中,病患保持固定的作息時間,他們睡在床上的時間是有限制的。他們每天同時起床,定期到睡眠實驗室接受檢查。他們還要寫日記。

認知行為療法持續了六個月。莫林說:"如果繼續服藥,病人就不大可能花時間改變睡眠習慣。"

西爾維亞.布爾克即使半夜醒來,認知行為療法對她仍舊發揮作用。她說:"我第二天起床時,會感到精神煥發,事實上,這只是因為我的態度改變了。"

本文留言

作者史密斯華盛頓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