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 國家圖書館

商代,作為書籍雛形的是刻有文字的甲骨,其收存處所應當被認為是圖書館的萌芽。

西元前六世紀周代的"盟府",可算是圖書館的雛形,那時候,掌管書籍的官吏叫做"史",哲學家老子曾經擔任周代的"收藏寶之史"。

秦始皇"焚書坑儒",使古代圖書蒙受第一次大災難。西漢建立後,國家藏書有很大發展。

西漢初年,相國蕭何在宮廷內蓋了座藏書閣,其中一座叫石渠閣,一座叫天祿閣。所以後來,"石渠"、"天祿"就成了皇家圖書館的兩個別稱。

漢武帝時,"廣開獻書之路",向天下廣徵圖書,同時組織人員抄寫,定出標準本收藏,皇家藏書處稱"秘府"、"秘閣",制定了圖書的規章制度。漢代的蘭臺、石室、麒麟閣也是收藏圖書的地方。

從三國、魏晉南北朝到隋唐幾代,專門藏書處所逐漸增多。魏晉南北朝時,設立秘書郎、秘書監的官職來管理圖書。

宋朝初期的皇宮有各種藏書機構,如史館、昭文館、集賢館等,宋太宗建立的崇文院,也是一個專門藏書的地方,後來又另建一個書庫名為神閣。

元朝的圖書館,有宏文院、藝林庫。明朝,南京的文淵閣也是一座著名的圖書館。

清朝的藏書處所之多,擁有圖書之豐富,都遠遠超過以往任何朝代。有名的國家圖書機構北京有文淵閣、文源閣,承德有文津閣等。

首先以"圖書館"正式命名的是一九○五年的湖南圖書館。正式公文中確認"圖書館"這個名詞是在清末宣統元年(一九○九)制定的京師及各省圖書館通行章程上。


本文留言

作者孔潤常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