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唐子專欄】湊合撮合 同而不和——心難合作(2)

《審視國寨大幼兒》系列

 2009-04-24 21:3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對於人多的力量和弱點,孔夫子可以說再清楚莫過了。老先生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又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雙重教誨裡飽含一種系統的智慧。"三人師我"引出"人多出韓信"、"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等見識,心智君子"教治"勞力小人,可以說是世界上較早的精英政治思想。

由孔子而始的儒家仁義道德智慧,應該是充分肯定人多的意義的。"仁"字拆開寫,便寫成"二人"或者"人二"。在儒家看來,有仁義之心的人不是個體戶而是關係戶,人的本質不在於自我的存在、延展和實現,而在於跟著超我走,人際關係和睦安穩,這便是仁。"義"是"仁"的展開,就是孟夫子所謂"仁政"--採納君子的統治之道:"貴民"、"為民"。由孔孟之道而來的儒家倫理政治思想,其實就是建立在古代農業人際關係之上的家政管理思想的推廣。

儒家"仁義"思想說千道萬,其實不過在講大人-君子如何跟小人-庶民和睦相處。在儒家看來:小人和庶民都是勞力者,腦子進水比較多,就是"筷子式"的人,大同小異地悲慼地生活,整天鬧哄哄、忙乎乎卻不知道為何活怎麼活;大人和君子是勞心者,腦子被讀書啟蒙而知書達禮,如同把筷子捆綁在一起的繩子或讓筷子可以發揮夾菜撥飯功能的手指,擔負著家庭和社會的判官和教師,給"筷子人"立規矩和教誨他們聽話懂事明理別整天沒結果地鬧哄哄、忙乎乎。儒家認為,每個人都必須定位在人的二角關係中,充當一個具體角色,父母、兒女等,各自根據其名位履行為他人服務的角色義務。

儒家的結論是做人要做嚴格"講禮"的"仁人""義士",即做個在群體--家庭、學校、幫會、國家--中有愛心肯履行"愛他人"的生命義務的好人。好人是具體的,做個好父母好兒女好兄弟好夫妻,才會有兒孫滿堂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做個好君主好臣子愛民如子忠君如父,才會有舉國安定四方來朝天下歸附的大國家。仁人義士好人君子,共同的特點是以"和"為貴。家和萬事興,國睦天下寧......儒家如此教誨中國人兩千多年,和為貴之家和萬事興、國睦天下寧成為多數人的共識。歐美人合作主要為成功致富,所以重視權利而走向自由、平等和博愛。而中國人合作主要為秩序為安穩,於是重視義務而走向教禮儀、定名分和講尊卑。由於教禮儀定名分講尊卑,中國人湊合就需要第三者"撮",像對待"筷子",撮合地被安排"在一起",安排夫妻"住"在一起,安排與會人員"坐"在一起。古代如此,前現代的當代還是如此。儘管中國推行自由戀愛也有百年歷史,家庭卻依然很多第三者撮合的夫妻。

"筷子"式合作,我們不可以斷然否定。在歷史上,這種合作方式促進了大家庭大民族大黨派大國家的形成,保護了華夏子孫在幾千年天災人禍--乾旱水災、起義叛亂、外族入侵--中沒有成為沙粒或樹葉被狂風吹沒影,沒有成為螞蟻、昆蟲被蹄腳所踐踏。但"筷子"式合作的弱點也很顯然。它通過仁義教化貴"和"息"爭",竭力遏制人性惡的一面,用君子榜樣和教育來引領社會的道德走向,這就要求君子儒的歷史風範一點也不能變異,一旦變異讓小人儒暗流奔湧到地面上,中國人合作之災便來臨。

筷子無意去改變自身長短。人因為利慾本性,卻是普遍要爭名分高低和改變尊卑關係的,不能明爭必然暗鬥。中國人從唐朝開元盛世之後,心難合作日益凸現,和睦越求越是鏡花水月,無可奈何。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