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美國,我的希望藏在「垃圾筒」裡!

初來美國時,特別好奇,對什麼都覺得新鮮。一個冬天的早晨,天剛濛濛亮,我乘車去亞特蘭大移民局辦理轉身份的事。各家各戶的大門前,放著一個藍色的塑料大 箱子,遠遠望去,彷彿在夾道歡迎我。箱子上面印著醒目的白色英文字母「BF1」,我頓時覺得這是好兆頭,「我的B1轉F1能成功,」我高興得喊起來。開車 的美國朋友卻說:「這是一家垃圾公司的名字,最後一個字母是I,不是1。今天是倒垃圾的日子」。出門辦大事,怎麼能說這麼令人掃興的話,為了圖個吉利,我 堅持說大寫的I就是羅馬數字1,只不過是與英文字母混在一起罷了。從那時起我知道美國有一家垃圾公司叫BFI。

轉身份的事直到我兩年後畢業才有結果,在那兩年等待的日子裡,我幾乎天天查看房東的郵筒。那種滋味,有身份的留學生是體會不到的。令人驚喜的好消 息最後是從房東的郵筒裡傳來的,隨後還有其它一些好消息,也都是從郵筒裡得到的,像駕照、社安卡、工作許可證、面試通知、 job offer等。我在異鄉生活的每一次突破,都與郵筒有聯繫,我對郵筒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搬到亞特蘭大後,我們家的垃圾公司碰巧是BFI。當我看到垃圾車來取垃圾時,常會想到剛來美國時的艱難日子——懷裡揣著一本過期的B1簽證,盼望F1(學生)簽證。

現在,失魂落魄的感覺沒有了,新來乍到時的好奇心早已不復存在,每天過的都是平平淡淡的日子,平淡得有些無聊。

每天下午都要去郵筒取郵件,絕大部分郵件都是商業廣告。以前讀房東的廣告,我把它當作瞭解美國文化的一種方式。現在來讀,純粹是浪費時間和精力, 因為我不得不仔細甄別,生怕把有用的信件當垃圾扔掉了。有些郵件暫時不知道是否有用,還得保留一段時間,專門放在一個角落裡。時間長了,忘了清理,那地方 便像個垃圾堆。如果要來客人,我會突擊清理一下,把它們統統扔進垃圾箱。

現在,辦事或與親友聯絡,絕大多數都是通過電話和電子郵件,仔細回想一下,真正有用的郵件,其實就是帳單。漸漸地,付帳都在網上進行,那郵件還有何用?我把我家的郵筒乾脆叫做垃圾筒,把那郵車戲稱為垃圾車。

郵車天天來,天天送一大摞「郵件」,我時不時清理一次,把它們扔進垃圾箱,等待每星期一次的垃圾車把它們運走。循環往復,月復一月,年復一年。

我的聽覺特別靈敏,能從左鄰右舍各種車輛發出的聲音中辨別出郵車的聲音。郵車一到我馬上出門迎接。我總是帶著希望,希望垃圾中會出現讓我振奮的消息。

異鄉的生活很無奈,無奈的生活中有希望。我的希望,藏在「垃圾筒」裡。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