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農民肉眼觀天象30年曾預測汶川大地震

 2009-03-31 06:5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一個人的奇蹟

3月22日清晨,當城裡的大多數市民還在熟睡中,汾西縣僧念鎮趙莊山村57歲的趙洪澎已經經歷了20多公里的步行和3個多小時的火車旅行,出現在省城街頭.隨身的旅行包裡,是一袋烤乾的饅頭片和厚厚一摞資料與證書. 30年土法觀天象,他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旅行.而他此次的省城之行,正是為了給自己摸索了30年的"肉眼觀天技術"尋找用武之地.

週日的省城街頭車水馬龍.趙洪澎雙手攏進袖筒站在街邊,靜靜地看著面前經過的車流人流,短短的褲管和綠色鞋,使人行道上的他看上去分外顯眼.為了破解風雲雨雪雷電等令人類無奈的大自然之謎,從1978年至今,從26歲到57歲,幾乎每個凌晨和黃昏,趙洪澎都要爬上離家0.5公里遠的山上去 看天.如果不是前來省城,這個時候,他應該已從村外的山上觀天象返回家中,在自己用圓珠筆繪製的表格裡,添上一行諸如"晴天,西北紅花朵雲"之類的觀測結果.

趙莊山村是一個地處偏遠的小山村, 300全村來口人,多數在外打工,常住在家的只有30來人,多數都已上了年歲. 67歲的趙安慶曾擔任該村村支書10年時間,電話中他告訴記者,趙洪澎家庭十分貧困且沒多少文化,但他對天氣預測的痴迷和鑽研,少有人能比.早在20多年 前,趙洪澎便開始向村裡人透露自己對天氣情況的預測結果,起初人們對他的說法將信將疑-氣象部門有專家有儀器有資料,你靠一雙肉眼就能預測?然而隨著他的 預言一次次被證實,幾年後,他漸漸成了全村人的義務氣象顧問.播種,收穫,紅白喜事甚至離家外出前,大家都習慣找他打聽一下天氣情況.村民們說,趙洪澎的天氣預測準確率高達百分之八九十.

村民向記者講述了幾件趙洪澎肉眼預測天氣的奇事:記不清是在本世紀初的哪一年,栽種紅薯的季節裡,趙洪澎提醒大家:今年天大旱,要給紅薯地澆水. 聽者將信將疑:剛種下的紅薯澆的哪門子水?於是趙洪澎私下裡拿自家的三塊紅薯地做起了實驗.兩塊地依自己的判斷澆了水,一塊地按照以往的習慣沒澆.不久, 全村的紅薯苗幾乎全部旱死,惟有他那兩塊地的紅薯苗長勢喜人.

去年冬小麥播種前,趙洪澎建議村民推遲下種,否則麥苗有旱死的可能.不久後他們發現,早種的小麥長到半尺高時由於地下水分被過早吸乾而死掉了,而有幾戶村民聽了他的,推遲下種,麥苗剛剛露出地面,長得正好.

村裡人徹底信服趙洪澎,是在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後.幾位村民向記者證實,去年5月10日,趙洪澎一早跑到老支書趙安慶家,小心翼翼地說: "後天怕有大地震哩,不知道在什麼地方."趙安慶謹慎地叮囑他: "不敢胡說." 3月22日的採訪中,他遺憾地告訴記者,由於當時村裡接連數日停電,與手機捆綁的固定電話無法正常使用,導致他未能及時向有關部門提供這一預測. 5月13日村裡恢復供電,村民們從電視中瞭解到一天前發生的汶川地震慘狀後,對他頗有怨言.去年6月15日,把50畝小麥收割完畢堆放在家裡,趙洪澎便直奔省城.在省城一家小旅館住了5天,其間他根據自己肉眼觀測的結果,向省地震局報告了6次地震,其中5次得到證實. 2008年11月,趙洪澎接到汾西縣地震局頒發的"防震減災宏觀觀測聯絡員"聘書.

一個人的執拗


趙洪澎1952年出生在汾西縣一個教師之家, 1957年其父蒙冤返鄉,趙洪澎受此牽連,小學未讀完便回家務農. 1978年, 26歲的趙洪澎為了改變家境貧寒的狀況,請來師傅做起燒磚生意.當年秋天,他花整整3個月的時間,一塊塊扣出了3萬塊磚坯,尚未進窯,一場突然而至的大雨讓磚坯癱軟,倒塌,變成一攤泥土.大雨停下,他打起精神重新再扣,未等扣完,又一場大雨讓他欲哭無淚... ...秋雨的干擾下,他的第一窯磚燒成時,竟已是次年.

這批磚出窯的次日,趙洪澎的妻子因產後風離開人世.把僅有一個月大的小女兒送給他人,傷心欲絕的趙洪澎背起行李離開家鄉,拜師學習燒磚手藝.日復一日,他一邊忍著心傷對爐添火,一邊在心底默默質問:命運為何對自己如此不公.這樣的質問,後來演變作對"老天"的好奇.天空為什麼會有晴有陰?天上為什 麼會有雲朵?為什麼會颳風,會下雨雪?這一年,他開始試著用自己一雙肉眼觀察天象,以繪畫形式記錄下一天天的天氣變化,從中尋找規律--治天不可能,但是如果能提前知道天氣變化,做些預防也好啊!

最初幾年,趙洪澎除觀察天象外,還抽空前往運城等地,走訪當地老農,收集民間氣象諺語,並根據前人對雲,霧,雷,風,雨,旱,澇等的說法,總結出 一些氣象規律,編成小冊子印發給大家. 上世紀90年代初,趙洪澎離開磚窯返家務農.農閑季節,他將自己外出觀察天象,收集氣象諺語的範圍,擴大到了山東,安徽,四川和北京等地.

因為貧窮,趙洪澎漸漸摸索出一套省錢出門的"好辦法."他曾經不止一次冒險攀扒貨運列車,列車中途停下時,他從自己的提包裡捧一把核桃遞給司機, 再小心翼翼地賠笑報上自己的"添煤"特長,之後的旅途,他便成了車上的臨時鍋爐工.每到一地,他必先找一家最便宜的旅店住下,每晚20元,是他能接受的價格上限.次日一早,他便走上街頭,為旅店拉客人.運氣好時,當晚起,旅店便不再向他收房錢了.出門在外,他習慣以提包裡烤乾的饅頭片充飢,偶爾下館子吃碗麵改善生活,則是用從家帶來的花椒結賬.

這樣的外出堅持了多年,趙洪澎手提包裡的內容沒有大的改變,一堆自己蒸熟烤乾的饅頭片,幾把急時可當錢使的核桃,一副用細繩替代鏡腿工作的老花鏡.

1999年3月5日,汾西縣氣象局向省氣象臺出具介紹信:我縣僧念鎮村民趙洪澎熱衷天氣預測方面的研究,現本人想得到有關專家的指導,論證個人積累的實踐經驗,請予聯繫.

2002年正月,趙莊山村村委會開具證明:茲有我村趙洪澎,現年50歲,住家務農,經濟條件差,文化水平低.他憑肉眼觀測天氣已有20多年,不出正月可知一年的天氣降雨.此外他還有一項關於地震的發現,望貴處領導給予大力支持.

善良樸實的趙莊山村村民,也紛紛拿起筆,用稚拙的字體,為他們的土專家寫下一份份證明信:

他(趙洪澎)對此事信心堅定,有多大的困難都能克服... ...

懇請給予大力幫助,懇請廣大科研人員將疏漏之處及時反饋給他本人,以便完善他的觀天技術.

一頁頁介紹信和證明信中,趙洪澎的年齡一年年在增長,接收單位也從省級氣象,地震部門漸漸發展至國家氣象總局,國家地震局... ...各式各樣的紙張上,各式各樣的字體和內容,記錄下這位貧窮的山區農民多年來四處討教的艱難足跡.

一個人的企盼

隨身攜帶的一個軟皮本,密密麻麻記著趙洪澎多年來收集到的氣象古諺:八月十五雲蓋月,大年初一下大雪,八月初一下,來年挂犁耙... ...畫著他觀測到的太陽,雲朵形態,以及預測得到驗證後的喜悅:多年來我經過觀察實踐對照,知道我處今年夏季豐收,秋糧有種無收,現在果然如此.夏收時我對我村的人說,早收不爛,遲收長芽;伏前耕地好,伏後耕不動,也是如此.當地百姓也說準確.所以我想為人民做點貢獻... ...

三晉都市報:你認為自己的肉眼觀天技術有科學性嗎?

趙洪澎:肯定有.我沒有文化,但是我知道,天體運動是有週期性的,因此天氣變化一定也是有規律的.

歷史上很早就有古人觀天象安排農時的記載, 2004年襄汾縣陶寺鎮發現一座距今4000多年的古代氣象觀象臺,我專門跑去看過.從遺址現場看,古人採用的方法和我的基本上是一樣的.

三晉都市報:聽說你對一些民諺有自己十分獨特的理解,並將其運用到了天象觀測的實踐中.

趙洪澎:古人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我認為這句話不光說人,自然界也是一樣.再比如,人們常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我從這句話得到啟發,用於觀測天象.現在每年不出正月十五,我便做出一年的天氣預測,大致不差.

三晉都市報:之前你曾到一些專業氣象和地震部門推介自己的技術成果,他們如何評價?

趙洪澎:他們都是先要論文,我自己寫不了,找人寫了一點,他們說看不懂.但是去年以來,省地震局預報處多次肯定了我的預測,也給我提供了一些地震目錄,鼓勵我繼續研究下去.

三晉都市報: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你對自己這項技術的未來有信心嗎?

趙洪澎:有信心.我沒有任何科學儀器,相關知識和資料也很少.下一步,我希望在有關部門和專家的幫助下,對地震方位的預測做進一步研究.因為這項技術不夠成熟,沒辦法把它介紹出去投入使用,我急得在家哭哩.我對我們村的人說,就是賣牛,我也要把這項研究搞下去.有生之年,我只想為社會辦一點實事, 用我掌握的技術,盡量把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降低.


来源:三晉都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