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那些早以名聲遠揚的古鎮相比較,位於四川內地的偏遠小鎮清河地處華鎣山麓,距離城市更加遙遠,卻並不因此而陷於閉塞愚昧之中。早在1932年,這裡就興建了歐式一條街,在很多地方都走到了時代的前頭。過了八十年後,興建歐式一條街才再度成為中國的時髦。
清河的歐式一條街是由出生在當地的一個傳奇人物範紹增發動興建的。範被當地人尊稱為"範師長"。他出生貧寒,依靠個人奮鬥當上了師長軍長。由於勢單力薄,他只得終日在各大軍閥、國民黨政府中努力週旋,卻顯得游刃有餘。甚至在1949年以後還當上了現政權的政協委員,真正做作到了善終。表現出一種大智若愚的人生智慧。
不知道為什麼他要興建歐式一條街,也許是為了倡導什麼事物和風氣吧。這些被貶為軍閥的人有許多也懷有理想和抱負,他們資助實業,倡辦教育,促進商業,懷著抱效桑梓的願望,力圖將自己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只不過,在當時整個社會的激進思潮的強勢影響下,由於諸多原因,他們的這些理想最終成為一場幻影。
從建築專業的角度來看,我們很容易發現清河的歐式一條街只不過是借用了歐洲建築的一些元素,如柱子和拱券。建築的空間尺度仍然是中國傳統式的,可以追溯於中國南方的騎樓。而且,柱頭的處理不侖不類,拱券更是不合規範,僅是一段弧線而不是半圓。柱頭起拱是羅馬風格建築外在表現的典型形式,而柱子,無論是它的高度或是間距都是受到柱徑的嚴格限制的,不能隨意改變。直到現在,大部分中國建築師都沒有掌握西方古典建築和羅馬風格建築的語法規則,他們設計的歐式一條街並不會比清河好多少。
1949年後,極盡繁華的清河和中國許多鄉鎮一樣湮沒於時代的洪流之中,因城鄉大防而遠離了我們的視角。當它們再度被我們發現之時已經變為了所謂"古鎮",原來的富庶徒留下建築的空殼。走在骯髒的街上,相遇的是呆滯無神的目光,透出因為貧窮和愚昧無知所導致的絕望人生。
我自以為對於貧窮已經見慣不驚了,但這裡的貧窮卻讓我感到觸目驚心。清河歐街二樓300米首尾相連的走廊被分隔和封閉,成為人們的居室。而僅僅三個開間大小的面積最多時就居住了十七戶人家。我看見張張涼板在狹窄的迴廊裡首尾相連,就是他們一家人晚上睡覺的地方。迴廊裡隔出約三個平米的地方,只能擺下一張木板當床,就要居住一戶人家。沒有通風、沒有採光、沒有自來水、沒有衛生間、沒有廚房,人怎樣能夠在潮濕、悶熱、骯髒、昏暗、臭哄哄和烏煙瘴氣的地方長期生活,實在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離開了清河,我還參觀了范家侄子的一處公館,同樣在垃圾遍地之中徒留下當年時尚的建築空殼。範紹增本人更具規模的公館早已被拆毀。一座富庶、時尚的鄉鎮是如何可能變得這樣殘破和骯髒,在1932年沒有誰能夠預料。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19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