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1932:清河的歐式一條街

 2009-03-21 01: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在現在的印象中,農村總是和貧窮、落後及愚昧無知聯繫在一起的。其實,這只是在1949年現政權成立之後分別針對城市及農村長期實行"一國兩制"政策後所導致的後果。在此之前,鄉村與城市比較並不如此。由此追溯及更遠,在中國,鄉村一直是中國社會生活的中心及主流。現代意義的城市--以獨立的市民階層產生作為標誌--只是在近代由於西方的入侵之後才產生的,而且也只主要限於對外口岸。更多的時候,鄉村較之城市佔有更多的資源因而總是更加富庶,更加先進,毫無任何閉塞之感。當城市得以獨享國家的所有資源之後,鄉村才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無論是在大山懷抱中的皖南村落、還是在水網縱橫的江南水鄉,往日的繁華昌盛轉瞬之間成為過眼煙雲。但是,它們的記憶,透過近年來全國各地興起的古鎮游而被喚起,卻是歷史難以抹去的實證。

與那些早以名聲遠揚的古鎮相比較,位於四川內地的偏遠小鎮清河地處華鎣山麓,距離城市更加遙遠,卻並不因此而陷於閉塞愚昧之中。早在1932年,這裡就興建了歐式一條街,在很多地方都走到了時代的前頭。過了八十年後,興建歐式一條街才再度成為中國的時髦。

清河的歐式一條街是由出生在當地的一個傳奇人物範紹增發動興建的。範被當地人尊稱為"範師長"。他出生貧寒,依靠個人奮鬥當上了師長軍長。由於勢單力薄,他只得終日在各大軍閥、國民黨政府中努力週旋,卻顯得游刃有餘。甚至在1949年以後還當上了現政權的政協委員,真正做作到了善終。表現出一種大智若愚的人生智慧。

不知道為什麼他要興建歐式一條街,也許是為了倡導什麼事物和風氣吧。這些被貶為軍閥的人有許多也懷有理想和抱負,他們資助實業,倡辦教育,促進商業,懷著抱效桑梓的願望,力圖將自己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只不過,在當時整個社會的激進思潮的強勢影響下,由於諸多原因,他們的這些理想最終成為一場幻影。

從建築專業的角度來看,我們很容易發現清河的歐式一條街只不過是借用了歐洲建築的一些元素,如柱子和拱券。建築的空間尺度仍然是中國傳統式的,可以追溯於中國南方的騎樓。而且,柱頭的處理不侖不類,拱券更是不合規範,僅是一段弧線而不是半圓。柱頭起拱是羅馬風格建築外在表現的典型形式,而柱子,無論是它的高度或是間距都是受到柱徑的嚴格限制的,不能隨意改變。直到現在,大部分中國建築師都沒有掌握西方古典建築和羅馬風格建築的語法規則,他們設計的歐式一條街並不會比清河好多少。

1949年後,極盡繁華的清河和中國許多鄉鎮一樣湮沒於時代的洪流之中,因城鄉大防而遠離了我們的視角。當它們再度被我們發現之時已經變為了所謂"古鎮",原來的富庶徒留下建築的空殼。走在骯髒的街上,相遇的是呆滯無神的目光,透出因為貧窮和愚昧無知所導致的絕望人生。

我自以為對於貧窮已經見慣不驚了,但這裡的貧窮卻讓我感到觸目驚心。清河歐街二樓300米首尾相連的走廊被分隔和封閉,成為人們的居室。而僅僅三個開間大小的面積最多時就居住了十七戶人家。我看見張張涼板在狹窄的迴廊裡首尾相連,就是他們一家人晚上睡覺的地方。迴廊裡隔出約三個平米的地方,只能擺下一張木板當床,就要居住一戶人家。沒有通風、沒有採光、沒有自來水、沒有衛生間、沒有廚房,人怎樣能夠在潮濕、悶熱、骯髒、昏暗、臭哄哄和烏煙瘴氣的地方長期生活,實在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離開了清河,我還參觀了范家侄子的一處公館,同樣在垃圾遍地之中徒留下當年時尚的建築空殼。範紹增本人更具規模的公館早已被拆毀。一座富庶、時尚的鄉鎮是如何可能變得這樣殘破和骯髒,在1932年沒有誰能夠預料。


来源:看中國來稿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