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星與壽文化

壽星分男女

壽星本為星名,《爾雅·釋天》稱"壽星,角、亢也",即天上的角、亢二星。發展到秦漢時,壽星已成司壽之仙。秦拼天下後,曾在長安附近的杜縣建壽星祠。《史記·封禪書》中有"壽星,蓋南極老人星也,見則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壽也。"《史記》中所稱的"南極老人星"也即後世的壽星---南極仙翁。在民間,也有附會老子為壽星者,稱其先天地而生,歷三皇五帝至子周,長生不死,因稱"老壽星"。另外,民間尚有信彭祖、麻姑為壽星者。

舊時為老人祝壽,有男女之別,男懸南極仙翁像,女則懸張麻姑獻壽圖。民間一說麻姑成為壽星是與王母娘娘壽誕有關。傳說三月三日是王母娘娘誕辰日,斯時舉辦蟠桃大會,各路神仙齊來祝壽,麻姑以靈芝所釀壽酒獻給王母,由此被王母封為女壽仙。

五十歲稱做壽

做壽,也稱"祝壽",指為老年人舉辦的慶祝壽辰活動,流行於全國大部分漢族地區。《詩經·豳風·七月》云:"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可見"做壽"之俗由來已久。

中國古代按年齡分為四壽,即三十六歲為本歲,六十歲為下壽,八十歲為中壽,百歲為上壽。民間做壽一般從五十歲開始(五十歲以前稱過生日),此後以六十壽誕與八十壽誕最為隆重。

按傳統習慣,六十是天干地支的公倍數,生年與六十生日,正是同樣的年號,故稱此年為"本命年",稱六十歲為"六十花甲子",所以"花甲"也就成了六十的代稱。因舊時生存保障條件差,人活六十歲就算高壽了,故六十壽誕特別受重視。年屆八十進入耄耋之年,則更值慶賀。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