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驚蟄,一年中的第三個節氣。黃曆書中記載:"斗指丁為驚蟄,雷鳴動,蟄蟲皆震起而出,故名驚蟄。"所謂斗即斗綱,也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顆星。它們隨著天體的運行,斗綱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在陽曆中,斗指丁時,太陽黃經為345度。
今年驚蟄為3月5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使牠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艷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唐詩有云:"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農諺也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九盡楊花開,農活一齊來。"南方雨水一般可滿足菜、麥及綠肥作物春季生長的需要,同時防止濕害則是最重要的。
"春雷驚百蟲",溫暖的氣候條件利於多種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田間雜草也相繼萌發,應及時搞好病蟲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開,豬瘟來",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視。這時,氣溫回升較快,驚蟄可聞春雷初鳴;到了驚蟄,臺灣大部地區進入春耕大忙季節,真是季節不等人,一刻值千金。
驚蟄節氣平均氣溫一般為12℃至14℃,較雨水節氣升高3℃以上,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日照時數也有比較明顯的增加。但是因為冷暖空氣交替,天氣不穩定,氣溫波動甚大,有時仍會不時出現涼快的天氣。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驚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