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仡佬族獨特的牛節

 2009-02-01 13:5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勤勞聰慧的仡佬族,是中國歷史悠久的民族之一。據《後漢書》等有關史籍記載,早在西漢時期,其先民僚人,已經在貴州一帶活動。

當今,除大部分散居在貴州境內外,少數分散在廣西、雲南等地。

仡佬族人絕大多數兼通漢語,通用漢文。自古以來,他們以勤勞著稱,更是特別愛惜耕牛,故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牛節」。

每逢農曆四月初八這一天,稱為牛節,又稱「開秧節」。這一天,凡有耕牛的農戶,都要對自己的耕牛進行一次特別的護理:用清水將牛身上的污泥沖洗乾淨,用掃帚把牛欄內的灰塵、垃圾清除去掉,再將牛欄屋用煙熏一陣,以驅蚊虱。

除用最好的草料餵牛以外,還要用上等糯米打兩個 粑,分別掛在牛的兩隻角上,並且把牛牽到水邊,讓牠從水中照見自己的影子,使牠高興,然後取下 粑,加上雞蛋湯給牛吃掉,說是替牛祝壽。

如果附近沒有水塘、水井、水田,也要打一盆水放在自家門口,讓牛照影子、吃 粑。有的地方還要放一串鞭炮,給牛披紅挂彩,表示祝賀。其意表示讓牛休息一天,消除春耕大忙季節的過度疲勞。

沒有耕牛的農戶,也一樣要過過牛節,並主動幫助借耕牛給自己使用的人家,以表示自己對耕牛的疼愛。

牛節的由來,有這樣一個傳說:古代仡佬先民以鋤挖地耕種,十分艱辛。有個叫羅英的姑娘,在白銀山上用動聽的歌聲,解救了一頭蹄子夾在石縫中的野牛,並把牠帶回家中,割嫩草給牠吃,唱山歌給牠聽,並教牠耕田犁地。

野牛好像也通人性,為了感恩,牠馴服地為仡佬人耕地,大大減輕了人們的勞動負擔。

於是,耕牛得到人們的敬重。後來羅英被仡佬族人尊為祖神,她救牛的農曆四月初八那天定為仡佬族人的牛節,一直沿襲至今。

仡佬族人還編了《耕牛歌》,廣為傳播,歌詞唱道:

四月初八是牛節,為人莫要罵耕牛;

若是耕田沒牛使,家家只好用鋤頭。

耕牛是個農家寶,耕地拉車跑前頭;

人人愛牛勤護理,喜盼年年獲豐收。

此歌謠,表達了仡佬人愛牛如命、視牛為衣食父母的心情。牛節當晚,家家戶戶像過年一樣,備有豐盛的酒肉,殺宰雞鴨,在牛欄門口敬供牛神,以保平安。

吃晚飯時,長者在桌前反覆叮囑一家大小,一定要愛惜耕牛,也要像耕牛一樣辛勤勞動,才能過上好日子。
来源:世界日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