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毒奶粉事件發生於2008年上半年,中國大陸部分嬰幼兒陸續出現腎結石等泌尿系統異常症狀,奶粉被懷疑與這些嬰幼兒的發病症狀有關。8月初三鹿公司的檢查報告出爐,證明奶粉中含有化學原料三聚氰胺,但消息並未公開,社會大眾被蒙在鼓裡。
直到9月11日上海「東方早報」首先報導「甘肅部分地區嬰兒腎衰竭案例」,並點名三鹿公司必須負責,才揭發這起重大事件。
根據中國官方統計,截至2008年12月底,三鹿毒奶粉事件受害嬰幼兒人數累計多達29萬6千人,至少造成6名嬰幼兒死亡。
肇事的三鹿集團事發後停產,目前已進入破產司法處理程序。中國警方因這起事件逮捕多名嫌犯,包括三鹿集團高階主管已被判重刑。而因毒奶粉致死的嬰幼兒家屬正在與生產有毒奶粉的廠商打官司,要求合理的賠償。
中國大陸食品出現問題已經不是第一次,從安徽阜陽的劣質奶粉造成「大頭娃娃」甚至嬰兒死亡,河北「紅心鴨蛋」查出使用添加蘇丹紅染料的飼料所生產,上海發生瘦肉精豬肉中毒,還有硫酸銅木耳、福爾馬林火鍋、敵敵畏火腿、石蠟大米等,各種有毒食品層出不窮。據網民統計,大陸近10年來被公開報導的人為污染食品至少有60種。
大陸問題食品不僅種類繁多,且隨著大陸經濟發展迅速營銷至世界各地,對國際社會構成另類「中國威脅」。而毒奶粉事件又一次重挫大陸的國際形象,短期內黑心食品生產大國的污名恐難洗刷。
大陸食品安全問題之所以如此嚴重,除了企業非法牟利,欠缺有效監督,主要的關鍵在於官方控管出現問題。
首先,中國設立國家免檢制度,規定達到一定市場佔有率的企業,產品連續3次通過省級以上質檢機構的檢測,就可申請為國家免檢產品。但中國欠缺食品衛生管理法規加以規範,於是三鹿便利用免檢制度的漏洞,在產品中大量投入三聚氰胺。
其次,面對毒奶粉風波,中國有關部門在事件爆發初期,為求息事寧人,一味壓抑掩蓋,直到東窗事發,才公開承認,罔顧民眾性命。
檢討三鹿毒奶粉事件,河北省石家莊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政府發言人王建國曾公開表示,早在8月2日就接到三鹿集團遞交的有關三鹿嬰幼兒奶粉引發腎結石等病症的報告。但由於「市政府缺乏政治上的敏感性」,所以拖至9月9日才向河北省報告,導致這起蔓延成為全中國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在國內外造成不良影響。
面對毒奶粉事件,中國政府事前沒有能力防患未然,事件爆發後,官方的危機處理又顯得荒腔走板,難怪中共總書記胡錦濤也忍不住批評相關幹部「對群眾呼聲和疾苦置若罔聞,對關係群眾生命安全這樣的重大問題麻木不仁」;中國總理溫家寶也承認「在這起事件中,暴露出政府監管不力,也反映一些企業缺乏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沒良心』。」
大陸食品安全問題涉及中國政治、經濟、監管制度以及企業的道德良知,不是若干官員被問責免職就能徹底解決問題。或許中國各地還有比毒奶粉更怵目驚心的食品安全事件正在發生,只是尚未曝光,有關當局實不能輕忽,且應提出積極對策,才能重新挽回消費者對「中國製造」的信心。
- 關鍵字搜索:
- 制度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