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 明與美帝較勁 暗裡互鬥

12月16日,33個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國家齊聚巴西,舉行了兩天峰會。這是美洲峰會第一次沒有邀請美國參加,其內心之尷尬可想而知,而拉美試圖擺脫美國控制的意圖也於此表露無遺。

會中,與會各國譴責已開發國家造成金融危機、一致決議要求美國解除對古巴制裁、12個南美國家決定籌組地區防衛聯盟、最後並通過在2010年拉美紀念脫離西班牙獨立200週年時,要成立拉丁美洲加勒比海聯盟。這樣一個熱鬧滾滾的峰會,背後有何意義?該如何觀察?

第一個層次,是看拉丁美洲的整個外交走向。自1823年門羅宣言發布,拉丁美洲就被視為美國的勢力範圍,加勒比海更成為美國的後院。但是美國最近對拉丁美洲的影響與控制力卻日漸衰退。伊拉克戰爭的泥沼、面對伊朗與北韓核武問題的無力、中東和平的千頭萬緒,都讓美國分不出精神處理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的公開挑戰,也管不了拉丁美洲雨後春筍般出現的左派政府。美國唯一做得到的,就是加強支持哥倫比亞反毒,這是她必須守住的底線。

另一方面,俄國卻不斷加強與拉美國家的外交與軍事關係。不但上月派艦與委內瑞拉舉行軍事演習,軍艦甚至還泊靠古巴哈瓦那港。對照當年古巴飛彈危機的場景,此舉不無宣示"俄國人回來了!"的挑戰意味。

拉美國家自然也看得出美國影響力的式微。所以不管另找靠山也好,趁機擺脫美國,走自己的路也好,這次沒有邀請美國參加的美洲派對,都具有轉捩點的象徵意義。這是拉美與美國的明裡較勁。

可是拉美國家也暗裡較勁,這是我們觀察的第二個層次。參加峰會的33個國家,其實分屬4個國際組織,組織之間自己也有矛盾。比如,阿根廷、巴西、巴拉圭、烏拉圭組成的"南方共同市場",就因意見紛歧,而在WTO多哈回合談判提不出一個共同的立場。2個國家組成的"南美國家聯盟",說是要成立防衛聯盟化解區域衝突,但卻推不出秘書長。

幾個明星級的左派國家之間也有矛盾。像委內瑞拉就鼓勵玻利維亞左派政府,將國內的外國石油公司收歸國有,結果傷得最重的卻是同為左派的巴西石油公司。巴西為了應付委內瑞拉的暗地挑戰,只有加強與古巴的關係來平衡。這些暗裡較勁的機關,都會影響拉美整體力量的表現。

第三個觀察層次是巴西的外交。巴西現在儼然成為拉美的共主,尤其在面臨全球糧食危機時,其世界穀倉的地位更增加了她在國際舞臺的份量。巴西自己也雄心萬丈,希望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也希望一手創建強大的南美集團。但巴西也明白表示,希望和美國保持良好關係。尤其巴西政府負責制訂國家戰略的部長,過去又是歐巴馬在哈佛的老師,巴西也不可能真被俄國拉去對抗美國。

所以今後美洲國家的派對,應該會出現兩個明星:巴西的魯拉總統,和美國的歐巴馬。歐巴馬上臺後,對拉美的政策一定會調整,拉美一些國家剛剛拉開對抗美國的架勢,也勢必要修正。但怎麼調整?怎麼修正?拉美國家反對的是美國,還是布希?兩個明星如何跳支美洲探戈,明年四月美洲國家組織在千里達的峰會,應可見分曉。




本文留言

作者劉必榮(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