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強彈 拉美企業哀號

全球金融局勢動盪加上美元意外猛烈彈升,許多執行外匯避險或投機的新興市場廠商因賭錯方向而虧錢,甚至因而破產,拉丁美洲的災情最為慘重。

操作外匯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損失已普遍出現在巴西與墨西哥的上市公司,金額從數百萬到數十億美元不等。

這種外匯合約與美元匯價聯繫,9月初時美元突然大漲,讓操作美元走貶的企業損失慘重。這些外匯操作通常與本業毫無關係,對投資人有如飛來橫禍,而且金額甚鉅,損失揭露時往往使股價崩跌。

而虧錢企業結清外匯部位時買進美元,又促使本國匯價進一步重挫。墨西哥披索9月來對美元大跌24%,巴西裡爾重挫26%。墨西哥央行為替披索護盤,已消耗約13%外匯存底。巴西政府也正考慮對匯損企業直接提供貸款。

墨西哥第三大連鎖零售商Comercial Mexicana本月9日聲請破產保護,原因就是在外匯合約上虧掉14億美元。墨國玉米餅製造商Gruma的外匯合約未實現損失升至6.84億美元,導致股票在本月稍早暫停交易。

巴西肉禽加工商Sadia上月公布在外匯交易中損失3.6億美元,紙漿巨頭Aracruz與工業集團Votorantim也都中箭落馬。當地媒體報導,巴西全國的企業在這類合約上可能損失逾300億美元,涉及200家企業。

最顯著的例子是Comercial Mexicana,該零售商銷售數位相機、電視機等進口產品,長期買入美元以對匯率波動避險。但因墨西哥披索今年前幾個月持續升值,買進美元一直虧錢,於是Comercial Mexicana今夏開始停止買進美元,改押墨西哥披索升值,向摩根大通、巴克萊銀行與其他企業買進外匯合約。不料全球金融危機讓投資人不斷從新興市場撤資,墨國披索9月以來對美元急貶10月間更出現1994年披索危機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Comercial Mexicana本月 4日評估後發現,外匯合約的平倉總成本高達14億美元,數日後便聲請破產。

這類合約帶來的鉅額損失暴露企業財報的陰暗角落。本週稍早,香港中信泰富集團揭露因賭錯澳元走勢,大虧近20億美元。中華電信稍早曾因類似合約大虧近新台幣40億元,後因美元轉強反賺新台幣3,000萬元。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