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救銀行 不簽字 不准離開財政部…

美國總統布希14日宣布動用2500億美元買進9大銀行在內的數千家銀行股票,決策敲定前完全沒有知會9大銀行董事長,而是把不知情的9人找來,逼他們簽下同意書,強迫中獎。

紐約時報15日報導這段內幕:13日下午3點,9大銀行董事長被請到財政部會議廳,每人手中分到長僅一頁的同意書,寫著他們已同意賣股權給政府。寶森告訴他們,簽名之後才准離開。

摩根大通銀行董事長兼執行長狄蒙說,他略加盤算,覺得政府給的條件不錯,當場簽名同意。富國銀行董事長柯瓦斯維契則強烈抗議,表示他的銀行沒有踩到次貸地雷,不需紓困。

柯瓦斯維契對政府強迫入股的條件相當不滿,因為他的離職金可能泡湯。據稱他的合約提供約1.8億美元的現金和股票離職津貼。

美國銀行董事長路易斯一開始也不願接受政府入股,他說美國銀行已自行籌資100億美元。他反對的原因,也是擔心高階主管的離職津貼不保,可能強烈反彈。後來他改變立場,說服主管們接受政府入股。

摩根士丹利的馬克也表示日本三菱集團已同意投資90億美元,所以他們不需要再讓政府紓困。

不過,到了下午6點半,9大銀行的老董別無選擇,只好全部簽名就範,美國此一經濟大蕭條以來政府直接干預銀體系的最大規模行動正式啟動。

不願具名的參與者事後表示,他們接獲寶森通知時,原本以為政府要跟他們討論如何執行紓困方案,沒想到接到的是寶森宣布政府將強行入股的最後通牒。

分析師說,美國被迫政策急轉彎,主要是因為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宣布,要改變本國銀行結構,讓銀行重新發揮放貸功能。不過,和英國作風不同之處在於,寶森向美國銀行所提的"建議",銀行不能拒絕。 寶森對9大銀行董事長的話,說得很客氣,但明眼人都知道,答案只有一個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