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花錢最多的奧運會結束了。在經歷了十幾天精心營造的"舉國狂歡"的氣氛之後,很多人在問:花這麼多錢辦奧運,值嗎?奧運開完了,中國的經濟又會怎麼樣?
圖:《澳洲金融評論》八月二十日文章:"股市泡沫破裂 北京無能為力(Beijing helpless as stock bubble bursts)"
澳洲發行量最大的經濟、金融類專業報《澳洲金融評論》( 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在奧運期間連發三篇文章,討論中國的經濟問題。讀了這三篇文章之後,給人的每一感覺是:"秋江水冷鴨先知"。
這三篇文章當中的第一篇是8月15日發表的,題目叫作:"區域經濟下滑,市場擔心中國經濟冷卻(Fears for China growth as region slides)"。
文章說,亞洲的經濟基本是靠出口拉動的,但由於美國及歐洲對商品的需求量的急速下降,這個區域的經濟也在急速下滑。文章引述Aberdeen資產管理公司亞洲分部的執行經理Hugh Young的話說:"中國的經濟有可能經歷動盪,而結果可能是十分糟糕(nasty)的。"
文章說,雷曼兄弟公司預計,2008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將從07年的11.9%降到9.5%,由於土地價格、勞工價格、能源及原材料價格都在上漲,人民幣在升值,質量控製成本、環保成本等等都在上升,中國境內的企業日子很不好過。由於這些原因,Hugh Young預計亞洲地區的股市在未來一年之中將繼續動盪不安,上升或下降20%的可能性都存在。
《澳洲金融評論》上的另一篇文章是8月16日發表的,題目叫"礦業奇蹟已經出現裂縫(Cracks in the Mining Miracle)"。文章提到,過去一段時間以來,金融市場上本來存在著一種情緒,那就是,拋售銀行股、拋售美元永遠是對的,買入商品永遠是對的。但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市場上包括石油、鎳、鋅、黃金等等商品的價格都出現了下滑,特別引人注目的中國的所謂 "購買經理指數(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的下滑,由於中國對於資源的需求量已佔到世界總量的30%以上,中國的購買能力的下滑--特別是在花了430億美元辦奧運之後還會下滑--已經引起了市場情緒的轉變,人們開始非常認真的懷疑,中國的經濟,已經不能再維持之前的高速增長。
這篇文章做出的計算是,如果中國的GDP(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率降到8%,國際上鉛的價格要跌38%之多,鋅和銅的價格也將跌30%以上。
所以,天天泡在物質交易市場上的交易員們,已經比別人更加敏感的感受到了,由中國的購買力所支撐起來的澳洲"礦業繁榮"的大廈,已經出現了可怕的裂縫。
8月20日發表的那篇文章的標題更加"聳人聽聞":"股市泡沫破裂 北京無能為力(Beijing helpless as stock bubble bursts)"。
文章說,神經過敏的中國政府能夠把奧運會"微觀"的局面控制住,卻控制不住天氣、污染和股市指數。就在奧運期間,上海股指跌穿了2300點,交易量也陷入新的最低水平。市場對所謂"大小非"股票的上市充滿了恐懼。
"大小非"指的是以前不能上市流通的國家股、法人股等,比例超過5%的大的非流通股就叫大非,比例低於5%的非流通股就叫小非。
說起"大小非",想起了前些天看見一個很天才的網友的貼子:
"大小非就是對民間資本的第三次洗劫。
"NO.1:50年代的公私合營,土地改革。所有的東西全歸國家了。一分錢不用掏。
"NO.2: 股票,企業本來就是全民所有的,再賣給全民。
"NO.3: 大小非,請大家再買單,把企業再買去。還沒有分紅。
"這個大賭場什麼時候結束啊?莊家啊,你就放過我們吧。
"我家有個沙發。我可以想怎麼用就怎麼用。但:
"第一天皇帝說:沙發借我用用,就拿走了。
"第二天皇帝說:沙發還在國家那裡,但你可以坐沙發,但要給錢。
"第三天皇帝說:沙發還給你,你可以放在自己家裡用,但要再給一次錢。"
這個貼子讓人忍俊不止,但笑完之後,卻有想哭的感覺。低頭想想中共建政以來在經濟領域的所有"作為",不就是這麼一個過程嗎?
如果說《澳洲金融評論》的這三篇經濟類文章,是金融市場內的專業人士憑著他們靈敏的市場觸覺感覺到了中國經濟即將放緩的"寒冷"的話,筆者想到的卻是:在維持經濟的高速發展已經幾乎成了中共唯一的統治性合法性的來源,及掩蓋其它種種矛盾和危機的唯一方法的情況下,一旦經濟高速發展的"戰車"停了下來,對中共政權和中國社會將意味著什麼?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曾錚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