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本難完美 股神也有失手時

本週二,有分析師指出,內線人士的股票交易行為 顯示中期而言,股市上漲的機率應大於下跌的機率。

然而,當天的美國股市卻隨即下挫,道瓊工業平均 指數收盤較開盤下跌了約130點。

該名分析師因而研究了修伯特金融文摘(HFD)於過去 十年間所追蹤的各家投資通訊的表現。在這段期間裡, 績效最佳的投資通訊表現落後於大盤的期間又佔了多大 比例呢?

答案讓人大感意外。

先以月為基礎,看看績效最佳投資通訊曾經落後大 盤的情況。這群績效最佳投資通訊系指十年績效最佳的 前10%的投資通訊,他們合計有20種投資組合,平均每 年報酬率至少為11.6%。相形之下,道瓊Wilshire 5000 指數的平均年度報酬率僅3.7%。

在過去十年的120個月裡,平均而言,這10%的投資 通訊落後大盤的月份多達50個月,或42%。換言之,幾 乎每二個月中,即有一個月,這些績效最佳投資通訊的 表現是落後於大盤的。

這意味,如果只因為一個月的表現落後於大盤,投 資人便放棄一家投資通訊,那麼便極可能是在高於市場 的報酬率來臨之前,投資人便放棄了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統計用的是績效最佳的投資通 訊。10年期績效最差的投資通訊,落後於大盤的期間, 就更久了。

若以季為基礎,則情況也僅是小幅改善。過去十年 的40季中,平均而言,前10%績效最佳的投資通訊,有 15季的表現落後於大盤,約相當於38%。

那麼以年為基礎,表現又是如何?

過去十年間,績效最佳的投資通訊,平均有二年表 現落後於大盤。

由這些研究結果可知,要在長期間中的每一個短期 間,表現都優於大盤,根本不切實際。即使績效最佳的 投資通訊,也總有表現落後於大盤的時候。

投資人也別根據這項研究結果,就斷定其他的投資 顧問表現會比這些投資通訊來得要好一些。其實 Brandes機構於去年對共同基金進行了一項研究,也獲致 了類似的結論。

由此可知,要評斷一項投資策略是否可行,短期的 表現並不足為憑。

因而要選擇真正有能力的投資顧問或投資策略,唯 一方式就是透過觀察其長期的績效。

自1970年代初期以來,追隨企業內線人士的策略, 記錄讓人艷羨。但是一如績效最佳的投資通訊或最佳的 共同基金,在多次短期間內,這項策略也曾落後於大盤 。

所以,儘管誰也無法保證企業內線人士這次看漲是 否正確,但是只因為他們近來曾經預測錯誤,就認定他 進這次也不會正確,那絕非合理。




本文留言

作者郭照青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