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老外學漢語八句最搞笑的話(圖)

 2008-08-20 13:3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奧運會,其實也是一次世界語言交流大會。這幾天,在北京的奧運村,外國朋友學說漢語成了新聞,有關方面也及時安排了這方面的志願者。由此我想到找點外國朋友學漢語的趣聞,與外國朋友一起捧腹。

奧運村內外國朋友學漢語

對外國朋友來說,真的要學會漢語,並非易事。在包括雅利安語、閃米特語、含米特語、圖蘭語、印第安語、班圖語等各大語繫在內的人類語言中,漢語(中國話)在西方人眼裡是最難學的。外國朋友如何形容漢語難學?在歐洲曾有這麼一個笑話,一個學生調皮,老師懲罰他的方式是,讓他去學漢語。最偏激的反應應該是英國20世紀著名作家、學者H.G.威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在其經典作品《世界史綱》中,威爾斯把中國不能成為世界一流強國,歸結為語言原因--因為太難學,中國人都把精力用在語文學習上了。

原文是這樣的--

"在中國,文字造就了一個特殊的讀書人階級,也就是官吏。他們也就是統治和官僚階級。他們的注意力必須集中於文字和古典文學格式,勝過集中于思想和現實;儘管中國相當太平,它的人民的個人智慧很高,但它的社會和經濟發展,看來卻因此受到了很大的阻礙。中國之所以在許多世紀中一直是個勤勞的但缺乏進取心的廣袤地區,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強國,大概就是由於它的語言和文字的複雜,而不是由於任何別的可以想像到的原因。"(吳文藻、冰心、費孝通譯本)

外國朋友覺得漢語難學,難在哪?主要是語言習慣和所使用的語系完全是兩個概念。英語、法語、德語、俄語、希臘語、義大利語等,都屬雅利安語系,學起來自然方便。更麻煩的是,漢語一字多義、一詞多義和多字一義、多詞一義現象很普遍。如有人專門就"我"("I")的不同用法作過研究,竟然有多達108不同說法。如此繁雜,連以漢語為母親的中國人有時也很難搞清楚,對外國朋友來說,就難上加難了。再加上外國朋友喜歡用他們單一、簡單、自以為是的思維方式來學習漢語,忽視漢語字、詞結構的複雜、多義性,常常會鬧出大笑話。

從過去流行的笑話中來看,有這麼8句堪稱經典,令人捧腹--

一、"勝敗都是中國人贏"曾有一道考外國學生的選擇題是這樣:"大連實德隊經過90分鐘激戰大勝北京現代隊,獲得冠軍。"問,下面哪句話與文意最吻合?A北京現代隊大勝大連實德隊、B北京現代隊大敗大連實德隊、C大連實德隊大敗北京現代隊。雖然正確的是C,考前模擬測驗反覆強調,結果考場上許多考生還是選B。

這題目源於一則真實的故事:1983年,中國女排和美國女排小組賽上相遇,賽後中國報紙上出現了"中國隊大勝美國隊"的標題。過了幾天,決賽裡中國和美國隊又碰頭,爭奪冠軍,中國報紙的標題換成了"中國隊大敗美國隊"一名名叫Christr的美國留學生看了報紙後很高興,認為美國隊贏了,在中國同學中稱讚自己的國家隊,結果弄出了大笑話。據說,直到畢業離開中國,Christr見誰都憤憤不平地稱,中國人太奇怪了,勝敗都是中國人贏,那還比賽什麼呢?或許在北京奧運會上,不少外國朋友又要為此迷惑不解了。

二、"親愛的姑媽"在漢語中,"娘"與"媽"一樣,都是指母親。有一初到中國學漢語的英國留學生,在校園看上了一位漂亮的中國女生。於是他給她寫求愛信,但一時忘"娘"怎麼寫了,便自作聰明,以"媽"代"娘--"親愛的姑媽......"

三、"含笑九泉"上漢語課時,老師想瞭解一下近期外國留學生的漢語學習效果,便問,"你們能說出一句成語,來形容一個人很開心很高興的樣子嗎?"台下很快出現了"開懷大笑"、"興高采烈"、"手舞足蹈"等答案。老師接著又說,"這個成語裡最好含有數字,比如一、二、三、四......"有一位留學生反應很快--"含笑九泉"。

四、"你我都不是東西"這則笑話南師大漢語專業的老師曾在課堂上講過--一位自稱為漢語專家的美國教授,向他的學生講授中文課,在談到準確理解"東西"的詞義時,他作如下的表述:漢語中,"東西"並不僅僅表示方向,更多的時候指的是物品,如桌椅、電視機、眼鏡,都可以稱為東西,但如果是有生命的動物就不能這樣表示--比如,你我都不是東西!"

五、"方便時候不能來"一次,幾位中國同學邀請剛來華學漢語的外國男生吃飯,中間,一名中國同學出去"方便一下"。外國學生不懂其意,大家告知這是去廁所排泄。這名學生記住了,有一天,一名女生希望在他方便的時候拜訪他,這位留學生立即擺手,"你什麼時候都可以來,但就是我方便的時候不能來。"還把服務行業常見語"為顧客提供方便",理解為向顧客提供上廁所服務,一時成為笑談。因為對"便"字一知半解,還弄出過另一則笑話--中國人請客普遍客氣,明明很豐盛的酒席,對客人也稱是"便飯"。有一次,一名外國客人看到中國主人準備了如此便飯,豎起了大拇指,讚美道--"這是一頓大便飯!"此言一出,全桌的中國人頓時沒有了味口。

六、"中國農民越來越貴了"此事發生在上世八十年代後期,有一名美國學生分不清"富"和"貴"的區別,在造句時寫道:"三中全會以後,中國農民越來越貴了。"

七、"哪裡哪裡""哪裡"連起說就是自謙,這是一般中國人都知道的,也常用。但初通漢語的外國人W先生不理解。一次W先生參加一對年輕華僑的婚禮,他很有禮貌地讚美新娘漂亮。一旁的新郎立即代表新娘表示感謝,"哪裡哪裡"。W先生覺得挺不好意思的,以為未說到地方,便用生硬的中國話再說--"頭髮、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都很漂亮!"

八、"中國很行!"這個笑話頗討中國人喜歡,說的是一個稍懂漢語的外國友人批評中國人在改革開放後驕傲自大的故事:有一次這位友人來華做工作訪問,與中國朋友在咖啡店坐定後,聊中國的文化,他對中國人的友好、禮貌、熱情深有感觸。但也表示,雖然中國人一向謙遜,但有時也很驕傲自大,特別是改革開放後最明顯。比如,現在大街上隨處可以見到--中國人民很行,中國建設很行、中國工商很行、中國農業很行,有的乾脆就是"中國很行"。說完往外面不遠處一指,原來,外國友人有所指之處是一家銀行。"銀"的外形象"很","行"是多音字,除了行xíng,還讀háng,外國朋友未能分清,中國朋友聽罷哈哈大笑!

来源:轉載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