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卡廷森林--愛在波蘭戰火時

作者:林佳萱  2008-08-14 22:5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卡廷(Katyn)森林,這個地點如同鬼魅般糾纏著波 蘭,西方世界對此也不陌生。

最近耶魯大學出版社推出新書,入圍奧斯卡的波蘭 大導演 Andrzej Wajda也推出電影《愛在波蘭戰火時》 (Katyn),從不同的角度詮釋這場波蘭慘案─1940年春 天波蘭軍官戰俘被蘇軍大規模屠殺,就此塵封50年不見 天日。民族導演的大作一推出,除了佳評如潮、萬人空 巷,在波蘭國內也引發不小政治效應。

卡廷慘案是二次大戰期間發生的禁忌往事,約莫 14500位波蘭軍官遭到前蘇聯軍隊屠殺,之後事發原委 被加密彌封。傳奇導演 Andrzej Wajda著手開拍這部電 影前,沒人敢碰波蘭史上此段"黑箱記憶"。

去年秋天,講述卡廷慘案的電影《愛在波蘭戰火時 》在波蘭上映,該片生動又詳細地描繪了屠殺事件以及 波蘭人的集體記憶。波蘭舉國一同憶起那段悲愴的往日 。

年輕的波蘭學生透過觀賞電影認識過去的歷史,而 首都華沙的無名士兵之墓前也舉辦了燭光追悼晚會。《 明鏡》週刊報導,晚會上逐一念出 14500個在卡廷森林 遇難的名字,結果整整花了兩天才念完,波蘭廣播電視 媒體全程直播。

這場燭光晚會上由波蘭現任總統Lech Kaczynski首 先發言,著名的新聞記者及《愛在波蘭戰火時》主演演 員也加入唱名。有部分遇難者的身份已經辨明,也有些 再也無法追溯姓名,7500位亡者的名字沒有出現在唱名 名單中,包括Andrzej Wajda導演的父親Jakub Wajda。

1939年,納粹德國的雄兵從南、北、西三路同時攻 擊鄰國波蘭,引爆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不久,與 波蘭站在同一陣線的蘇聯,竟與德國簽署密約,也從東 方襲擊波蘭。儘管波蘭軍隊拚命抵抗,但英法軍隊未實 際支援,11天後波蘭淪亡,所有波蘭軍隊幾乎都被德軍 或蘇聯軍隊俘虜,光蘇聯手上的俘虜就多達45萬人。

"卡廷森林事件"就發生於1940年早春,靠近蘇聯 Smolensk市附近的一座樺樹森林裡,萬名波蘭人遭到前 蘇聯槍決屠殺,幾乎大部分都是軍官與戰俘。另一批 1939年蘇聯紅軍入侵波蘭時監禁在戰俘營的軍民,也被 蘇維埃秘密警察處決。

1941年德國毀去《德蘇互不侵犯條約》,進攻蘇聯 。於是在英國的波蘭流亡政府向蘇聯要求釋放蘇軍手上 的戰俘,重新整裝以對抗德國。但是整批波蘭軍官已在 卡廷森林被秘密屠殺,蘇聯史達林對波蘭流亡政府含糊 其辭,從此這些人的下落成為歷史懸案。

實際上,遇難者並不只軍官,有很大一批是波蘭的 知識份子:包括律師、醫生、教授、大學生、媒體記者 、作家和工程師等。眾人一度以為萬名"消失"的軍官 與知識份子乃納粹德國屠殺,但1943年 4月納粹德軍宣 布,在佔領的前蘇聯領地卡廷森林中,發現數個巨大的 萬人塚,挖掘出至少4500位波蘭軍官的遺體,震驚國際 。

不久,多國聯合調查團前往該處勘驗,發現這些亡 者在1940年春天遭到殺害,共同特徵是雙手被反綁,後 腦杓一槍斃命。從當地遺留的物品推斷,這些就是當年 被蘇軍俘虜後下落不明的人。調查結果引起軒然大波, 蘇聯與波蘭同屬同盟國卻下此毒手,而且東窗事發後蘇 聯不僅斷然否認犯行,還對外宣稱是德國栽贓。

二戰結束後,波蘭和各國對蘇聯的說法激烈辯論, 蘇聯政府始終堅持原本的立場,波蘭共產黨政府對內也 以"納粹德軍屠殺"標準答案弭平民眾的質疑,受難者 眷屬只好噤聲。

直到事發45年後,1985年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當政,蘇聯和波蘭歷史學家組成聯合委員 會,對涉及事件的大量歷史文件深入研究。1987年蘇聯 政府允許波蘭人前往卡廷森林吊謁,1989年波蘭特別代 表團前往卡廷森林,帶回萬人塚中浸透波蘭軍官鮮血的 泥土,在華沙的無名烈士墓前舉行隆重的葬禮。

1990年 4月13日,波蘭總統訪問蘇聯時,蘇聯正式 承認對卡廷事件負全部責任,並對外公布受難者名單。 1992年俄羅斯總統葉爾欽(Boris Yeltsin) 發表官方 聲明,證實卡廷事件確由史達林(Joseph Stalin) 親 自簽署下達格殺令,俄羅斯國家檔案館館長向華沙轉交 歷史檔案,真相終於大白。

這個事件深埋在導演 Andrzej Wajda內心深處。 Andrzej Wajda的父親也是一位波蘭陸軍上尉,被蘇聯 軍擄走後再也沒有回家,父親過世68年後兒子決定採取 這個題材拍攝為電影,敘述殘破的波蘭家庭面臨的打擊 ,以及遇害亡者身上發生怎樣的慘案。

Andrzej Wajda 表示,這部電影告訴世人,當波蘭 在二戰後變成被征服的附庸國時是什麼樣子。他說:" 卡廷事件有雙重的悲劇性,一是屠殺罪行,接著降臨的 第二個則是謊言。波蘭身為東歐集團的一份子,這個栽 贓德軍的謊言被隱埋達半個世紀之久。"

他更表示,"許多波蘭的年輕人根本不知道真相, 這甚至不曾出現在波蘭校園的正規歷史教育中。因此電 影上映時成為全波蘭的大事,超過 300萬名波蘭人進電 影院看電影。"

導演所言不虛,這部電影劇情根據波蘭作家Adam Uarczyk小說《逝去之後》(Post Mortem)改編,加上 導演家族親身經歷,去年秋天一上映就刷新波蘭影史的 票房新記錄。今年 2月該片在柏林首映時,讓日理萬機 的德國總理 Angela Merkel也坐下來全程看完。

Andrzej Wajda 是波蘭影壇聲望崇高的知名導演, 導戲60年,獲得過坎城影展金棕櫚獎、柏林影展金熊獎 和奧斯卡終生成就獎等一級影展肯定。已屆八旬高齡的 他親身經歷二戰到共產政權解體,電影作品特別關注波 蘭大時代下的小人物。例如《下水道》(Canal;1957 年)的時代背景設定為1944年華沙起義─波蘭地下軍反 抗納粹的血淚戰,《鐵人》(Man of Iron;1981年) 則探討波蘭的團結工會運動,一舉入圍當年奧斯卡。

今年 2月,《愛在波蘭戰火時》也入圍奧斯卡最佳 外語片, Andrzej Wajda表示,"我想帶領全世界閱讀 波蘭歷史。"

劇情中描繪受難者遇難及家屬遭到的煎熬,最後20 分鐘更逼真呈現二次大戰下的生與死,演員演技及情緒 細緻入微:被俘上銬的軍官們上了卡車,秘密運往行刑 場卡廷森林,接下來鏡頭一轉,軍用手槍直抵住他們的 後腦,槍聲起落,幾十個人倒下,屍體摔入坑,推土機 在一旁為巨大的墳塚覆上土。湮沒歷史的沙坑埋入一批 又一批波蘭亡魂。

事後找不到相關文件,沒有任何文字資料留下卡廷 事件的面目,這個秘密埋葬了幾十年不見天日,成為" 黑箱記憶"。波蘭歷史學家 Adam Krzeminski相信,這 部電影彌補了重大的歷史缺口。

卡廷事件的起因,是蘇聯政府認為戰爭中的波蘭戰 俘不可久存,一來耗費人力物力,戰俘又可能反抗蘇聯 軍隊。因此決定消滅波蘭戰俘中的高層軍官,由蘇聯秘 密警察(NKVD,國安會KGB前身)首腦Lavrentiy Beria 提出,經史達林簽字核准執行。

卡廷事件凸顯了波蘭這個國家強敵環伺、永無寧日 :東緊連俄羅斯,西貼德國。這部片最重要是揭露俄羅 斯壓迫波蘭的歷史責任,但縈繞全片的則是德軍野心。 為喚醒世人對恐怖暴行的瞭解,導演 Andrzej Wajda在 電影中重現波蘭人的痛苦。

儘管俄羅斯在1990年代承認犯行的責任,但時至今 日,俄羅斯當局仍拒絕追溯當年參與卡廷屠殺事件者的 刑責,也拒絕承認這個事件是戰爭的罪行。

《愛在波蘭戰火時》無法扭轉俄羅斯的態度,不過 該片卻在波蘭引起廣泛的迴響,波蘭長期的緘默打破了 。然而波蘭人並未採取復仇的極端愛國主義:波蘭政治 人物 Kaczynski雙胞胎兄弟企圖利用這部片宣傳自己民 族主義的競選主軸,波蘭人沒有上當。

《明鏡》週刊報導,去年秋天該片在波蘭首映,時 值10月21日大選前激烈緊繃的期間,這部波蘭影史上萬 眾注目的電影幾乎遭到泛政治化綁架:波蘭政府被控利 用民族悲劇來達到政治目的。

因為電影上映前,波蘭政府就宣布舉行長達 2個月 的屠殺追悼儀式來配合新片,但包括導演本人在內的受 難者家屬都拒絕政府利用他們的家族傷痛─儀式的舉行 正好替當時當政的波蘭民族主義 Pis政黨 Prawo i Sprawiedliwość;法律與公義黨,由Kaczynski雙胞胎 兄弟成立)宣傳。

即便卡廷事件造成深刻影響,導演 Andrzej Wajda 卻並不希望這變成政治性濃厚的記錄片;他更關注遺族 家屬展現的強韌生命力、對時代謊言的抵抗。他對波蘭 媒體表示,"活動充滿政治意味。我不希望父親以及成 千上萬波蘭軍官的死亡為政治背書。"類似的批評也從 卡廷遇難者家屬當中浮出,有人指出政府追悼會的活動 安排太過草率匆促。

波蘭政府為此將追悼活動延期,地點也改在華沙的 大型戶外場地 Pilsudski廣場。那時的波蘭總統府發言 人Ewa Junczyk-Ziomecka指責媒體與反對黨誤解了活動 的用心。她表示:"活動用意並非分裂民眾,而是聯繫 大家的心。"

其實 Kaczynski雙胞胎過去也利用過卡廷事件當作 政治手段。當哥哥 Lech Aleksander Kaczynski過去訪 問俄羅斯時,也曾造訪卡廷森林事發地;但他卻沒有前 往莫斯科或對俄國領導人Vladimir Putin談及追訴卡廷 戰犯的事情。2007年10月22日議會大選揭曉,雙胞胎丟 掉了國會最大黨的位子。

不過無論如何,這部電影可說是 Andrzej Wajda導 演一生的終極代表作,奪下波蘭奧斯卡金鷹獎最佳影片 、入圍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許多影評認為,電影彌 漫濃厚的 Andrzej Wajda家族傳記色彩;他並非直接觸 及歷史悲劇,相反的,這部片處理遺孀身上留下的屠殺 陰影,以及遇難者遺族如何面對傷痛。

"雖然男人被殺死了,但謊言衝擊的是這些男人的 妻女、母親。大屠殺以這種方式出現在電影中。" Andrzej Wajda說。

卡廷事件一度被歷史抹去,相隔近70年後,以回憶 的方式重建。這部《愛在波蘭戰火時》即將於 8月15日 在臺灣上映。




来源:鉅亨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