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學生就業問題亟需關注

又逢7月畢業時,一批剛剛踏出校園的新鮮血液即將匯聚到社會洪流中。2008年是考驗中國的一年,由於上半年度遭遇冰雪災害、特大地震的巨大損失及國際經濟環境的影響,今年就業形式不容樂觀,大學生就業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對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指出,多個因素給2008年中國的就業形式帶來壓力。首先,以高校畢業生為主體的青年勞動者數量達到歷史新高。來自教育部的信息顯示,今年中國高校畢業生將達到創記錄的559萬人。由於2007年尚有70萬-80萬大學生未能就業,因此2008年實際需要就業的大學生將超過600萬人。大學生就業形式非常嚴峻。

現下如大學生就業難,幾萬畢業生搶"飯碗"、畢業生扎堆"滯銷"、畢業生總體過剩,熱門專業就業難,應屆生求職底薪持續下跌......等新聞頻現報端,隨著大學教育逐漸普及,大學生競爭壓力持續增加。據調查,大學生求職隊伍中,女生所承受的就業壓力遠大於男生。據天津人力資源開發服務中心調查結果顯示,2007年男生就業率為83%,女生就業率為79.5%。廈門大學調查顯示,同等條件下,女畢業生就業機會只有男畢業生的87.7%。
  
女生就業難已成為一個無奈的現實問題,致使每年女大學生考研比率都高於男生,許多女生借考研來逃避找工作,結果一路考到博士,卻未對就業有任何實質性的幫助。甚至造成女大學生"贏在考試輸在就業"的質疑,在2007年高考中,各省" 女狀元"比例超過70%,許多女生在從小到大的考試中,都贏得勝利。但在就業關頭,卻遠遠落後於男生,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調查,有67%的用人單位提出了性別限制,或明文規定在聘用期不得懷孕生育。80%以上的應屆畢業女生在求職過程中遭遇過性別歧視。大連婦聯的調查結果則表明,47.8%的女生在求職和就業過程中遭遇了"很嚴重"和"比較嚴重"的性別歧視。

今年兩會,馬全英委員特別提出《關於促進女大學生就業的提案》建議出臺政策鼓勵、幫助女大學生就業。此計畫也受到了人力資源行業的關注。對於一貫熱心公益事業,在促進大學生就業上頗有建樹的易才集團也全力支持"女大學生就業計畫",並通過自身廣泛的社會資源及覆蓋全國200多個城市的服務網路,從實際幫助女大學生就業,於今年4月邀請到世界500強企業來瀋招聘,並成功舉辦了女大學生就業專場招聘會。已有近60家企業同意將包括銷售總監、行政助理等崗位提供給女大學生。
  
女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源自社會普遍潛意識裡的"性別歧視",這需要用人單位轉變用人觀念,社會公平價值觀的提升,也應依托於國家出臺政策助力扭轉,此外,更需要易才集團這種人力資源服務領域的精英企業多發揮企業社會責任,促進就業和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