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與敬亭山(圖)






李白曾經寫過一首詩《獨坐敬亭山》,詩云:「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一生遊歷了中國許多名山秀水,為何獨鍾情於敬亭?而且是「相看兩不厭」,這表示出詩人與此山之間存在著深厚的感情,相與兩二字,同義重複,把詩人與此山緊密地聯繫在一起,顯露出強烈的蜜意濃情。

敬亭山位於歷史文化名城安徽宣城,山上有道觀,是道家勝地,但知名度遠遜於江西的三清山。李白一生曾七次游此古城(宣城),並不斷參訪敬亭山,此中可有什麼蹊蹺?

原來,唐玄宗的親妹妹玉真公主成年後,便自願出家為女道士,但我們不要以為公主一出家後便《緇衣頓改昔年妝》,從此過著「枯井空潭」一樣的寂寞日子了。

相反,唐代公主出家比出嫁更風光,玉真公主的道觀與豪宅有好幾處,她依然過著錦衣玉食的富貴生活,同樣受到朝廷封賞,供她揮霍。

同樣地,玉真公主的感情生活也不岑寂。唐代社會開放,玉真公主不乏「意中人」,他們可都是當時詩壇上的「大款」,如王維、高適等人,李白是一位多情的種子,當然也是其中的要角。

李白也好「道」,而且是受過洗禮的真正意義上的「道士」,他與玉真公主在信仰與興趣上相同,他們之間的情緣,自然更甚於其它的人了。

李白初次遇見玉真公主時,便寫了一首詩《玉真仙人詩》(「玉真之仙人,時往太華峰。清晨鳴天鼓,飆欻騰雙龍。弄電不輟手,行雲本無蹤。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把玉真公主寫得像「九天玄女」一般的浪漫。

天寶年間,在玉真公主的推薦下,玄宗宣召李白入宮,封他為翰林學士。後來,玄宗卻又將李白「賜金放還」,推出宮門。

玉真公主為此非常憤慨,並與玄宗鬧翻了,在一氣之下,她便離開京城,遠去宣城敬亭山上修道,死後便葬在此山。

李白又曾有詩道:「常誇雲月好,邀我敬亭山。五落洞庭葉,三江游未還。相思不可見,嘆息損朱顏。」

這其中的相思之情,可想而知;情緣之深,也顯而易見。

李白有一篇駢體文《秋於敬亭送從侄端游廬山序》,可見李白與敬亭山真是結下了深厚的不解之緣。原來,李白之意不在山,而在乎公主也。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