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局的"權威"數據為什麼與一般民眾的實際收入及直觀感受反差很大?其中一個原因就是18%的工資增幅,說的是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漲幅,這當然不包括眾多的農民工、個體戶、私營企業員工等。作為全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區域,珠三角數百萬的打工仔,月收入也不過千元左右。儘管今年以來工資收入有所提高,但也不可能增長18%。至於其他經濟區域的中低收入群體,其月薪水平與工資增幅,或許差距更大,難怪統計局發布的"喜訊",令眾多網民感到羞慚了。
中國的統計過去屢受外界詬病,一些地方官員為了個人士途與地方名聲,往往在統計數據中摻水,以至出現"官出數字,數字出官"的怪事。作為國家統計局,其"權威"固然不容質疑。不過,國家統計局這份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增長18.0%的數據是怎樣出來的呢?統計局對其調查人數、地區、統計方法等等均未做說明,也難免遭人質疑。尤其是今年物價飛漲,總理溫家寳等人憂心如焚,四出調查尋找解決之道,因此提出下半年宏調首要目標還是壓抑通膨。如果真如統計局所言,職工收入遠遠超出通膨,溫家寳大可安枕無憂了。
當然,統計局此時發布這一收入"喜訊",或許是希望在奧運前夕營造"歡樂"、"喜慶"的氣氛,同時發揮"望梅止渴"的功效。儘管許多職工的收入暫時還未達到2160元,但是前有標兵,只要努力奮鬥,假以時日,未來還是可以爭取達到這一收入水平的。
然而,統計局一片"苦心",卻可能忽略了一些民眾有"紅眼病"的國情。過去,因貧富差距懸殊,一些收入低的打工仔就曾鋌而走險,製造驚人的"仇富"案。因此,大批薪水未達到2160元的打工仔,一旦因慚愧而心理失衡,摹仿"同一世界,同一夢想"的訴求,爭取"同樣打工,同樣薪酬",走上街頭製造"群體性事件",甚至製造"仇富"案件,問責起來,統計局的"喜訊"或許難辭其咎。因此,為了不給國家添煩添亂,建議未來統計局發布統計數據,還是要力爭更真實些、科學些、全面些。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令人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