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黑洞──中國、印度
當世界上37%的人口同時大幅提升消費能力、改善生活環境時,那你應該感到些許憂心,因為,這會造成全球資源短缺、物價大幅飆升。而現在,這個狀況就正在發生當中,中國和印度兩大新興市場,正飢渴地吞食全球資源,再多的石油也餵不飽這兩隻巨獸。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多的國家,在經過世界銀行以購買力評價法重新估算後,經濟實力已經超越德國、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僅次於美國,而且每年還以11%左右的速度在成長當中。經濟實力排名世界第四的印度,人口數達到11.4億,是世界第二多,2007年的經濟成長率則超過了9%。
中國高價管制策略,拉抬全球原油狂飆
為了要支撐如此龐大的人口生活需求,以及處在起飛階段的經濟發展,中國和印度對石油的需求與日俱增。據英國石油公司(BP)的統計,中國在2007年的石油消費量,已經達到3.68億噸,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印度也不遑多讓,去年石油消費量也有1.28億噸。雖然中、印兩國"只"佔了全球消費量的12.6%,但是這兩個國家都正朝向美國看齊,能源消耗的潛力很驚人。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預計,2008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將增加80萬桶,而其中超過一半的需求增長,就是來自中國。
中國更被指責為油價大幅上漲的元凶,因為中國長期管制汽油、柴油和電力零售價格,造成市場機制無法正常運作──即透過高漲的價格來冷卻需求。中國政府長期堅持的限價政策,如今引起前所未有的關注,隨著通膨問題延燒全球,對中國價格管制的政治壓力,甚至可能超過匯率政策,成為中國最具爭議性的國際經濟議題。
根據《華爾街日報》指出,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Henry Paulson)近期談及能源的次數明顯增加。他敦促中國政府放棄能源價格控制措施,聲稱美國在上世紀七○年代經過痛苦的經歷之後才發現,這種做法行不通。
6月18日,更有十六名美國民主黨參議員向布希政府陳言,指責中國的價格管制是油價上漲的原因,敦促他們在這個問題上給中國施加壓力,參與連署者,包括前總統參選人希拉蕊(Hillary Clinton)。他們在信中寫道,美國人在加油站看到的情況,某種程度上是由中國發生的事情所導致的。
石油進口重度依賴,間接引起國際緊張
因為中國龍與印度像對全球新增原油需求動見觀瞻,國際能源署自2007年出版的《世界能源展望》中,就特別把中、印兩國對石油的需求綁在一起,分析全球要提供多少能源,才能支撐這兩個人口眾多的大國一起成長。國際能源署認為,2030年時,發展中國家對一次性能源的消耗量,將會成長74%,而中、印兩國就佔了其中的45%,成為未來二十年內,消耗能源最主要的市場。
其中,交通運輸業對石油的需求,將會成為拉動中、印兩國石油消費的主要力量,這是因為工業、發電還可以用煤碳、核能來產生能源,但是交通運輸卻必須在運輸方便的需求下,高度仰賴液體的石油來做為動力。尤其是中、印正值民眾消費力大幅提高的階段,汽、機車數量皆以倍數成長,中國將在2015年時,超越美國成為新車銷售量最大的市場,2030年時,就會有2.7億輛汽、機車在中國土地上奔馳,較目前增加六倍。
但儘管中國是世界第五大石油生產國,卻仍無法供應本國高速成長的消耗量,必須和印度一樣,大量依賴外國,尤其是中東地區所進口的石油。國際能源署估計,中、印兩國在2030年時,石油進口量將達到每天1910萬桶,是2006年時的3.53倍,比現在石油消耗大國──美國與日本,兩地進口量的總和還高。
這種對外國石油高度依賴的問題,逼使中、印兩國藉由商業力量四處向外國買油,甚至必須採用政治手段,拉近與產油國之間關係,以確保石油供應無虞。國際社會就相當擔心,中、印會為了滿足石油需求,而與蘇丹等人權記錄差的國家發展關係,甚至以核武來換油,使得國際政治情勢更加緊張。
提到20世紀的石油危機,人們腦中立刻聯想到中東地區,進入21世紀,新石油危機的關鍵字已經改變,他們是"中國龍"與"印度像"。...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