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五大壞習慣危害你的健康(圖)

 2008-06-17 15:3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一心投身於忙碌的工作,當出現頭暈、乏力、胸悶、心悸、胃痛、失眠、氣短、食慾差時,卻不以為然地熬著、拖著,有意無意地忽視身體發出的疾病信號,導致小病熬成大病,輕症拖成重症,直至失去治療良機或疾病突發,釀成嚴重後果。

喝水、吃飯、睡覺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習慣,往往在不知不覺間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

健康是一種生活方式,健康源於諸多生活細節。讓我們從新春佳節開始,改變不良習慣,健康一年又一年。

不能等口渴了才喝水

水是生命之源。人體的一切生命活動,包括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代謝垃圾的排泄、清除,以及一切生理生化反應,都需要在液體的環境下進行。

不少人因工作脫不開身,經常連水也顧不上喝,而體內一旦缺水,不僅會使人精神不振、口乾舌燥、渾身乏力,而且還會造成肝、腎功能下降,毒性物質積蓄,使各種疾病得以乘虛而入。特別是對於高血壓病人來說,水分攝入過少會導致血容量不足,血液濃縮,血液黏稠度增高,很容易誘發腦血栓。

專家指出,切莫等口渴了才想到喝水。因為口渴其實是體內已經嚴重缺水的表現。平時在渴感出現之前,就應少量、多次補水。特別是多喝開水、淡茶或牛奶,更有利於健康。

不能等餓了才吃飯

不按時就餐,不餓不吃飯,已經成了不少人的"習慣"。早上時間匆忙,來不及吃早餐就去上班,理由之一是"不餓";工作忙起來,一定要等幹完活再去吃飯,理由之一也是"不餓",往往要等到餓了才去"大吃一頓"。於是,年輕的"老胃病"患者越來越多。

就餐不規律,最容易損害胃的健康,削弱人體的抗病能力。因為食物在胃內的停留時間大約為4到5個小時,當人感到飢餓時,胃裡其實早已排空,此時胃液就會對胃黏膜進行"自我消化",容易引起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經常飢不進食,還會引發低血糖,甚至引起昏迷、休克。

只有定時、定量、按頓進食,才能保證大腦得到充分的營養,使人的記憶力、理解力、思維分析等能力處於較為理想的狀態,從而保證更高的工作效率。

不能等急了再如廁

大小便是人體排泄廢物、淨化體內環境的重要方式。便秘之所以對人體有害,就是因為糞便中的毒素停留在腸道的時間過長,極易被重新吸收進入人體而產生毒害。

告別便秘的關鍵,是要養成每天定時如廁的好習慣,即使無便意,也要去蹲一蹲,以形成條件反射。

健康的飲食是預防便秘的主要方法。一日三餐中的粗糧與細糧、葷菜與素菜的搭配要合理。只有多吃水果、蔬菜等高纖維食物,才能保持大便的暢通。

尿液是腎臟代謝的產物,其中含有許多人體新陳代謝所產生的尿酸、尿素和各種有毒物質。憋尿很容易引起泌尿系統感染和結石,嚴重的還會導致腎功能損害。

需要注意的事,憋尿對女性的危害比男性更大。這是因為女性腹腔內的器官結構較為複雜,其泌尿系統比男性更容易遭受病菌的侵襲。女性憋尿不僅會影響膀胱功能,造成尿路感染,還會對生殖器官產生不利的影響。

專家提醒,即使工作忙碌,也要盡量做到每隔一至兩小時排小便一次,這樣才能有效減少尿液中的有害物質對膀胱的刺激,從而防止膀胱癌等疾病的發生。

不能等困了才睡覺

由於工作忙碌、家務繁瑣等原因,失眠成了不少人常年的困擾之一。

其實,釀成"想睡睡不著"的原因,往往是"等到困了才睡覺"。

專家指出,睏倦是大腦已經相當疲勞的表現,人們不該熬到十分睏倦才睡覺。長期熬夜,會使人因神經系統過度緊張,而導致神經衰弱、潰瘍病、高血壓和冠心病等一系列疾病。長期睡眠不足,還會使大腦受損,導致腦力早衰。而養成按時就寢的好習慣,不僅能保護大腦,使人容易入睡,還能提高睡眠質量,減少失眠的發生。

不能等病了才體檢

一心投身於忙碌的工作,當出現頭暈、乏力、胸悶、心悸、胃痛、失眠、氣短、食慾差時,卻不以為然地熬著、拖著,有意無意地忽視身體發出的疾病信號,導致小病熬成大病,輕症拖成重症,直至失去治療良機或疾病突發,釀成嚴重後果。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

專家提醒,每年定期到醫院做一次全面體檢,是保證身體健康必需的"功課"。特別是忙於工作的年輕人,尤其不能忽視定期體檢。不少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疾病,如肺結核、肝炎、高血壓、心臟病、癌症等,在早期階段一般都能通過體檢被發現。而只有及早發現,及時治療,才能取得理想的療效。

在體檢中,血糖檢查、血壓檢查、心臟檢查、骨密度檢查,男性前列腺檢查、女性乳腺檢查等,都必不可少。





来源:39健康網社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