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的那一場日本關東大地震,導致了日本不少學校教學樓倒塌,學生集體遇難。當時的日本政府從中吸取了教訓,以"學生的生命維繫著國家未來"為最高原則,規定學校教學樓必須使用鋼筋混泥土結構。四川大地震造成許多教學樓倒塌,眾多學生遇難,這一消息給了日本政府極大的震驚。 (
2008年5月16日,日本內閣舉行會議,專門討論加快學校危房改造的進程。會議決定,由中央財政安排主要資金,爭取在5年內完成全國4.5萬棟公立中小學校校舍的補強施工。
反觀中國,截至2006年,我國農村中小學校舍危房率仍高達6.6% --也許一場大雨或大風就足以釀成慘劇。此次震災,應該讓我們覺醒,對各地學校進行質量排查和加固。
**************************
大地震中日本學校為何不倒
徐靜波 (日本亞洲通訊社社長)
四川汶川大地震,奪去了數萬名可愛的生命。最令人心痛的是許多學校校舍倒塌,很多學生被奪走生命。這一分慘烈,刺痛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根據四川省政府新聞辦通報,截至14日,四川省各地教育部門不完全統計,校舍倒塌6898間(汶川、北川等震中縣及鄉鎮村莊信息尚不充分,數字未包括在內)。
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許多教學樓倒塌,眾多學生遇難,這一消息也給日本政府極大的震驚。5月16日日本內閣舉行會議,專門討論加快學校危房改造的進程。會議決定,由中央財政安排主要資金,爭取在5年內完成全國4.5萬棟公立中小學校校舍的補強施工。
日本防震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學校是第一避難所",所有的房子都可以倒,學校的房子不能倒。
為什麼日本會把學校作為第一避難場所?這要從1923年的那一場關東大地震說起。當時的日本學校建築,大多是木結構或磚瓦結構,與現在中國部分農村學校的情況相似。但是,關東大地震導致不少學校教學樓倒塌,學生集體遇難。當時的日本政府從中吸取了教訓,以"學生的生命維繫著國家未來"為最高原則,規定學校教學樓必須使用鋼筋混凝土結構。而在1923年,鋼筋混凝土結構是最新的建築模式。從那時開始,學校便成為每一個地方最牢固的建築,自然也成為了地震後災民的第一避難場所。
學校之所以能夠成為第一避難場所,除了它有牢固的建築和體育館、教室等空間可以供災民避難休息之外,還有兩大功能,那就是:因為學校大多有操場,可以作為直升機的停機場,也就可以成為一個救災中心。加上災民都集中在學校裡避難,所以也便於集中救助。另外一個就是成為受災程度的判斷基準。學校教學樓受損程度往往會成為政府判斷當地受災程度的一個主要標準。如果教學樓都倒塌了,那就意味著這一場災難嚴重得超乎想像。
13年前,神戶大阪地區發生了7級地震,這一次地震造成了6434人死亡,其中也有幾棟教學樓傾斜倒塌。由於地震發生時,剛好是早晨,學生們還大多在家,所以沒有發生教學樓倒塌壓死學生的慘劇。但是人們也很快地發現,私立學校的教學樓很少有損壞的跡象,而公立學校的教學樓卻受損嚴重。日本文部省(中央政府教育與文化主管部門)經過調查發現,私立學校的教學樓的抗震強度幾乎都超過了文部省規定的抗震基準,而公立學校在抗震設計和施工上,有一半學校沒有達到文部省規定的基準。為什麼會出現這一個問題?調查後發現,日本的私立學校的收費要比公立學校高,教學質量也相對要比公立學校好,所以,私立學校很注重校舍的設計和抗震。而公立學校是由地方政府出錢、文部省適當補貼的辦法進行建設的。在地方政府財政緊張的情況下,這些公立學校的校舍相對於私立學校來說,就要簡單許多。
阪神大地震之後,日本政府開始實施"校舍補強計畫"。根據這一計畫,全國各中小學校全面進行一次抗震檢查。根據檢查結果,對不符合文部省最新抗震要求(抗震要求為7級)的學校立即進行補強施工。但是,阪神大地震發生13年來,日本還有將近一半的公立中小學校的校舍依然處於"危房"狀態。為什麼這麼多學校至今未能完成補強施工?其實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地方政府經費不足。
日本高知縣安藝市有12所公立中小學校,該市從1995年開始對不符合新的抗震要求的學校進行補強施工,施工分為兩種,一種是將四層教學樓(日本政府規定中小學教學樓不得超過4層)的最高一層削減為"屋頂花園",以減輕整個建築的重量。另一種方法是對整個大樓的外牆採用鋼管(直徑10厘米)穿插進行網狀包裹。但是,由於一個學校的施工需要三年,費用約2億日元(約1400萬元人民幣),因此至今還有5所學校依然處於"危房"狀態。該市政府解釋說,安藝市的財政收入年年下降,預算十分嚴峻,無法迅速完成全部校舍的補強施工。即使如此,安藝市市民對於市政府也沒有多大的怨言,因為市政府大樓本身由於長年失修,多處出現裂痕,抗震率為零,十年前已經被鑑定為危房。
學校,不僅是日本人的教育場所,更已經成為日本人的生命保護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日本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